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版 2019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蓄势待发看龙城
——甘肃天水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曙红 林火灿 李琛奇

天水,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作为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诞生之地”,素有“龙城”之称。“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苏杭一样,是个风景优美、物产富饶、人物秀丽的地方。”许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道。

在上世纪“三线”建设中,天水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天水经济规模大了,城乡面貌新了,风景更加优美,物产更加丰饶,但也面临着人才、技术、交通等瓶颈制约,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水进一步明确了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抓产业、促融合、补短板、强基础,全力营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今日龙城,蓄势待发!

龙头企业撑起产业链条

在我国集成电路产量排行榜上,甘肃名列第二。而在甘肃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天水则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在天水华天电子科技园,华天电子集团封装厂房的密闭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每天都有6000万只集成电路从这里顺利下线。

华天电子集团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天水永红器材厂。经过数十年发展,华天集团如今已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封装行业中排名第六。

“我们身处西部内陆,在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克服更多困难。”华天电子集团党委书记张玉明说,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延长、做强、优化产业链,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打造产业集群。

华天电子科技园应运而生,生产锡箔、零散配件、包装材料等配套企业快速成长,华天的“小伙伴”逐渐多了起来。

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天集团的配套企业之一。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贺志刚介绍,华洋科技刚成立时,公司75%以上的引线框架产品都是为华天集团供货。得益于早期积累,目前华洋集团的国内外客户群已达到61家。

在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同时,天水还以长城电工为引领,推动输配电装备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服务化、协同化发展;整合机械行业骨干企业优势,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产业聚集离不开人才聚集,而人才匮乏是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人才集聚效应明显,西部地区人才外流压力大。”张玉明说,为破解人才、技术等瓶颈,公司每年都得拿出大量精力想方设法留住人才。

人才压力在传统产业表现得更加突出。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三线企业,近年来,受机械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天水锻压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总经理关尚虎说,这几年,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利润越来越薄,“企业效益不好,工资上不去,外地的毕业生招不来,一些成熟的技术人员又很容易被东部地区挖走,现在厂里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0岁”。

为破解人才瓶颈,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制定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扩大人才引进范围,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产业集群,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和积累一批高素质人才。

三产融合开发特色资源

花牛苹果是天水的一张名片。作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种,天水的花牛苹果很早就闻名海内外。苹果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在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园,记者走进天水花牛苹果(集团)公司包装车间,浓浓的果香扑面而来。工人们娴熟地把花牛苹果装箱入库。该公司董事长贾福昌子承父业,从事苹果销售已30多年。他告诉记者,每年苹果收获季节,公司就开始收购果农的苹果,并陆续销往全国各地。公司还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同样是在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园,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的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生产线建设示范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这条在建的自动化生产线总投资6.5亿元,预计两年内建成投产,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并吸纳带动2万多农户致富,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天水有很好的农产品资源,关键是要把产业链做长做优,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旺说,公司依托本地的苹果资源,打造苹果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间接带动了当地果农的增产增收。公司创建以来,累计收购原料苹果170多万吨,生产浓缩苹果汁24万吨,实现出口创汇超过4亿美元。

天水不仅出产花牛苹果,还拥有秦安蜜桃、麦积葡萄、秦州大樱桃等一系列农产品知名品牌,特色农产品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董国杰介绍,近年来,天水市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县一产业”的思路,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用工业化谋划农业产业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文化旅游资源,是天水的又一特色资源。今年10月份,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又有4处文保单位名列其中。至此,天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1处,在甘肃各市州中位列榜首。

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天水市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积极推进麦积山、伏羲庙等大景区建设,建成一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市文化旅游工作步入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前三季度,天水累计接待游客接近3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7.2%。

强基补短优化发展环境

记者来到位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创大厦一楼的政务大厅时,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开展工作。这个700多平方米的政务大厅去年刚投入使用,已经入驻9个部门20个办事窗口,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189项行政审批和服务。

杨娜是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正在行政大厅的税务窗口办理业务。她告诉记者,公司2012年搬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前办理相关审批业务需要到麦积区,坐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半小时。开发区的政务大厅投入使用后,业务办理方便了很多。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董国杰告诉记者,天水市按照“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全面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家”服务,打造项目服务的“高速公路”,尽可能让投资商“少跑路”“不跑路”。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一批企业到天水投资发展。近年来,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秦州区万达广场等项目顺利落地实施,500万只蛋鸡健康养殖基地、天水江南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天水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张,但市政公用设施投入欠账太多,导致人口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不匹配,带来了出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为彻底解除交通等瓶颈制约,天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及时启动了一批重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在天水市城区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抓紧设备调试和收尾作业,电车司机已经开始在轨道上试车。天水通号有轨电车公司总经理朱开封介绍,天水市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总长度96.87公里,估算总投资超过17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80%以上的工程量,有轨电车也已配置到位。预计明年3月份可以正式投运,将有效缓解天水城区交通不畅的问题。

轨道交通建设是天水市补“短板”的重点项目之一。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天水还启动了以曲溪水源为城市主水源的天水曲溪城乡供水工程、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地下立体停车设施项目等,加快推动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度。

在秦州区四十里铺村,总投资5.22亿元的区域粮食仓储物流生态产业园区正在抓紧施工。天水第一粮库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东说,这一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区域内粮食安全工作手段,保障市场供给,调节市场物价,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保障天水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董国杰告诉记者,在补齐软环境、硬环境“短板”的同时,天水将积极融入区域合作交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巩固“东出”基础、做好“南向”文章,积极对接关中地区,主动抱团陇南,融入成渝经济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