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是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的重要抓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节能环保市场中仍存在行业管理不规范和政策落实执行不规范的现象;国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很大,但在实践中,一些出发点很好的政策在传导、落地过程中仍有跑偏、走调,特别是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急停、急转的现象,对于产业持续性发展以及企业的影响巨大。对此,在日前召开的“国家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座谈会”上,专家呼吁,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制定的各项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要落实到位,不打折、不空转,切实增强企业对于政策的获得感。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就是要真正让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专注于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变革,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形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生态经济协会会长郝吉明说。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军洋表示,企业发展面临着产业转型、资金、市场风波等问题和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的信心问题。“支撑企业的发展,信心是第一位的,没有信心,外部环境如何改善都难以解决问题。”
虽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仍面临产业集中度低、污染治理任务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资金短缺、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专家表示,应着力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上述突出问题。
中国节能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30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公司总经理余红辉表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务实、可持续的运行机制,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构建分工参与、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形成新的创新格局、创新效益和创新模式,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撑,避免结构性浪费。余红辉建议,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要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格局重塑;二要强化源头减量和全过程监控,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的现象,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三要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培育可持续商业模式,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四要发展壮大绿色金融,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贷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五要统筹推进重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努力以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民营企业家在我国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节能环保领域的民营企业也面临发展风险,例如高负债率,部分企业的控制权因资金问题导致转让退出等。
如何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雄安科融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毛凤丽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企业打造高质量的企业形态,“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入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鼓励各地借鉴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切实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