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国际化” 勿忘“中国心”
□ 若 瑜

“立德树人”是根本,“五育并举”不可偏颇。国际竞争力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未来人才的立身之本。

送孩子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内读国际学校,部分家长是因为无法让孩子入读当地的公立学校,只能选择国际学校,还有很多家长是因为认同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让孩子接触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他们选择就读国际课程更多是一种主动选择。家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留学潮蓬勃兴起,高中国际项目需求群体应运而生。

因为国内外课程体系的不同,确定送孩子出国留学后,很多家长会提前让孩子入读国际高中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均拥有超过100个高中国际项目。分析估计,北京、上海两地2018年约有8%至10%的适龄学生(包括非本地籍学生)就读高中国际项目。仅以上海为例,如按照2018年上海参加中考人数7.1万人计算,当年约有5000到7000名学生入读高中国际项目。

从经济实力和教育需求看,国际高中都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期——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11月,全国高中国际项目达到821个,其中民办国际学校426所(占比52%),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74个(占比3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1所(占比15%)。仅2018年,全国新增经批准或认证的国际学校有87所,年增长率达11.85%,显示了强劲的增速。

目前,家长们对于高中国际项目的评价较多地着眼于升学,即毕业生被大学录取的情况,即拿到了多少录取通知书,最终被哪些海外名校录取。但是,一项持续18个月、深入全国多所国际高中的调研却揭示,开设国际课程的最大收获体现在能够合理地教育和评价一个学生。

国际课程以专题为纲,根据专题的需求对课本内容进行多维度取舍与组合,并辅以其他手段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语文课为例,教师依然可以在继续使用国内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为单位,设定主题,根据主题把教材中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及作品重新组合,摒弃教科书原有的顺序,辅以学生自己的思考、探究和小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内容,提高分析和辨别的能力。

国际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设置了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换句话说,在国际高中,学生能较早地从思维方式到学习习惯接轨“国际化”。

尽管国际学校的优点不少,不过,教育对个体来说是全方位兼顾的系统工程。培养未来的人才需要德才兼备的教育体系。在早一步形成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更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给未成年人增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这些教育内容对一个青年学子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非常重要。调研发现,优秀的高中国际项目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人生涯与职业辅导,重视学生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强调“中国心”的培养。从办学者角度看,“立德树人”是根本,“五育并举”不可偏颇。比如北京第80中学国际部,就把国际课程班学生管理纳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整体德育管理,参加每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红五月班级歌唱比赛等常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对国际部学生提出“读五十本中国好书和具备一项中国传统文化技能”的学习要求,还专门开设了中国文化系列特色课程,诸如京剧、剪纸、水墨绘画、中华美食、中国文化主题研学等,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情,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民族自豪感的学子。

教育,是在培养未来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推动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推动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既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又有一颗爱国心的人才。这是优秀国际学校应当具备的情怀和担当,也是家长选择国际学校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