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共昆山市委承办的“中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在江苏昆山举行,与会专家围绕长三角地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认真研讨、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认为,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要发挥好上海龙头作用,江苏、浙江、安徽各扬所长,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扩大开放水平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超过2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开放度要对标甚至超越现有的世界级湾区和自由贸易港区。”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认为,要强化长三角地区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向投资合作,集聚国内外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长三角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要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深化开放合作、利用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范恒山表示,长三角地区要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全球竞争优势。
“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应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未来,民营经济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应当在长三角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更得到尊重。”
下好“一盘棋”
去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加速的新阶段。
“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下好‘一盘棋’、按下‘快进键’、抓住‘一体化’、紧扣‘高质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要拉长长板、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开展区域合作,需要有一方作为主导起主推作用,建渠道、讲程序、抓细节、重沟通。”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一体化进程要使各个区域竞争力加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地区经济实力及利益得失,让一体化进程有序发展。
“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实现区域的现代化。”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洪银兴认为,现代化的推进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城市的现代化来推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构建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体系、区域体系。
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词是“一体化”,更加强调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要努力从一体化发展大局出发,规划蓝图、创新机制、谋划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区域内的一样化,也不是同步化、齐步走。要鼓励创新探索、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桑学成说。
提升创新能级
“中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创新驱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科技水平,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共同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要放大上海要素资源辐射能力,向西形成G60科创走廊、G50绿色智造走廊、G42新兴产业走廊,推动南京、杭州、合肥等省会城市创新资源向省内其他区域扩散,建构长三角创新一体化‘轴、廊、圈’体系。”王洪章表示,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是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战略选择。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强认为,一体化比协同发展要求更高,要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和全球资源吸纳能力。
“要切实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教授朱瑞博认为,要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级。同时,对接全球主要创新源区,打造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打破行政和区域的壁垒,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共建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共同打造创新经济新高地。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曹文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