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会东县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人力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既请进来也送出去
本报记者 乔金亮 通讯员 王德婧

站在四川省会东县铁柳镇大柳树村海拔近2000米的山顶,贺国利的脚下是960亩突尼斯软籽石榴示范基地。气象及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中心控制系统、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沿山顶平缓水泥路前行,石榴园逐渐完善的科技化设施依次展现。

“近5年,我投入了1300万元,后续还要投资。如果会东县没有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合作社发展的难度不可想象。”贺国利说。

2018年,四川省列出10个智能化投资项目。会东县政府为贺国利牵头的绿源软籽石榴合作社争取到了智慧化灌溉项目,并为项目招投650万元。

除了对绿源软籽石榴合作社的支持外,会东县还设立了4600万元创新创业资金,健全完善初创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立项经费奖励、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奖励等激励保障机制,为不少创新创业者解决了后顾之忧。

聚焦建设“创新创业的先行示范县、金沙江两岸及安宁河谷创新创业的聚集地”目标,会东县全力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品牌孵化、文旅IP打造等工作,集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会东县着力扭住人才“引、育、用、留、成”5个关键环节,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县里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村(社区)优秀干部人才素质学历双提升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试行)》等文件,为领军人才直接提供免费住房、为优秀人才提供4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安家费、为科研人才提供百万元科研经费……

除了利用各方面优势资源培育、重用、留住考核聘用的人才,会东围绕医疗卫生、规划建设、农业产业等领域,通过柔性引进的方法解决高层次人才需求问题,补齐人才结构“短板”。

作为柔性引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吴兴宗教授带领团队到会东开展林业种植培育和相关产业研究。吴兴宗的想法与会东县的人才计划不谋而合:“不仅要引进人才,也要把既有优秀人才送出去学习,有不间断的互动交流,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5月份,四川省人社厅正式授牌“飞地创服”首批试点5个县(市、区)“创业飞地孵化中心”,会东县名列其中。会东通过“飞地创服”模式,与一二线城市人才、技术、理念、投资交流融合,弥补自身“短板”。“飞地的意义在于下沉公共服务资源,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产业发展部副部长贾小静说,该模式最大程度解决了会东创新创业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近3年,会东建成1个孵化中心、1个产业园、5个双创示范基地、10个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体系。会东还创建了“双创荟”活动品牌,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1300余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