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那只“旅行青蛙”——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持属于自己的步调
是谁说过,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已经成为消费主流群体的“90后”“00后”觉得,“一部分”远远不够。所以,眼下的国庆黄金周,想必又有不少“90后”“00后”正在逛吃模式中做着那只快乐的“旅行青蛙”。
没错,就是那只“旅行青蛙”。去年它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有人分析,这款游戏给予玩家一种寄情功效,现实生活中不能“说走就走”。到了“90后”“00后”这里,还是那句话,“寄情”远远不够,要做就做那只“蛙”——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保持属于自己的步调。
囊中羞涩?可以穷游。没有时间?挤挤一定有。总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说走就走”的脚步!
他们的旅行,够直接、不复杂。文艺作品中的20岁,不乏坐着绿皮火车、奔向远方与梦想的场景。当下现实中的20岁,为一首歌赴一座城、为一本书赴一座城、为一个酒店赴一座城,跟着偶像去旅行、跟着影视剧取景地去旅行……出发的原因可以很简单。与闺蜜好友组团出游,发布“结伴”贴求同游、约摄影、求拼房、求拼车;即使一个人也无所谓,背起背包照样走遍名山大川。这时,请你相信,一个人出游不是无奈之举,而是一种主动选择。
至于出行形式,大多数人恐怕会先入为主地得出年轻人不喜欢跟团游的结论,实际情况却是,“90后”“00后”并没有那么排斥跟团出游。不但不排斥,年轻客群参团的比例近两年还有所提升。懒得去为行程中的事情操心,希望有人代为解决预订各种碎片化服务的繁琐,以便享受自由轻松的旅途时光;渴望有社交氛围的旅行,在途中结识更多朋友,体验“群居群游”的快乐——这应该就是选择参团游的年轻人的心理轨迹。只是,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他们对“团”的品质有更高要求。
他们的旅行,要玩透才过瘾。“不玩出个性来,怎么发朋友圈?”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一些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90后”“00后”们。他们乐于“假装做个当地人”,走街串巷、逛集市,学做当地菜、观看特色演出、与当地人闲聊、参与当地“夜经济”;热衷体验,到影视基地体验拍摄、乘着滑翔机或热气球飞上蓝天……他们不在乎游玩的景点有多少,旅行需求单的关键词是“玩透”。
因为要玩透,一个地方可以重复去。根据爱彼迎的调查,58%的千禧一代旅行者表示曾经“一地多刷”“故地重游”,其中“95后”占比最高;“边走边订”成为一大特色,根据旅途所见所感,随时加购当地玩乐项目来丰富行程;他们选择网络预约“当地向导”带着玩,也催生了定制师、向导等旅游业新的职业。你看,“90后”“00后”一个“玩透”的小需求,可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只给朋友圈增添了色彩,影响还是很大的。
他们的旅行,皆可省、除了吃。说得直白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现在是“不出家门就能尝遍各地美食”的时代,但也只有到了美食的“出生地”,才能真切感受到味道的纯粹、道地的通透,所以,即使预算再有限,也不能在旅途中亏待了自己的嘴巴。日前发布的《会玩的中国人:当代脱线青年调查报告》就显示,年轻人对于美食的热衷程度极高,超过70%的年轻人愿意在美食上多支出费用。
当然,这种“皆可省、除了吃”的“端正”态度,还有一种文艺范儿的解读——“生命里最大的修行,就是饥来餐饭倦来眠。因为食物,它知道灵魂的去处。”
既然说到了文艺范儿,最后还有一句话想要分享——我们总说诗和远方,或许只是想遇见另一个自己。“说走就走”的“90后”“00后”们,肯定也在旅途中“遇见”了自己。过去的,他们已定格成了朋友圈中的照片、vlog中的画面;未来的,他们还会继续分享、记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