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10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笔都逐新梦
□ 林国强

在这个小镇,子从父业、妻拜夫师、母带儿徒、四代同堂的“湖笔世家”十分普遍。

无论是彩笺素绢间的清雅、典籍图书中的广博,抑或是蕉叶书壁上的洒脱……千年华夏文明都离不开那一杆笔。如果把我国古代书画和诗文按照地区分布画一张图的话,会发现,在这张地图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不是风光秀丽的名山大川,不是盛产文人墨客的悠久古都,但却有着“占据半部书画史”美名的浙江湖州。

怀着对湖笔文化的敬意,日前,我来到了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湖笔之都”的善琏镇,感受精湛的湖笔制作工艺及悠久的历史,品味丰富的湖笔文化魅力。

善琏,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区东南30余公里处,小桥流水、石砌河岸,这是一个宁静而淳朴的水乡小镇,就像一个村姑,虽然没有锦绣衣裳,却难掩天生丽质。自打元时期湖笔成为中国毛笔的代表之后,善琏,就开始了与中国书画同呼吸共成长的漫长岁月。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从事湖笔制作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几乎是家家出笔工,人人会制笔。

走进湖笔发源地善琏镇,就如同走进了湖笔世界。中国湖笔文化馆、修缮一新的蒙公祠、繁华热闹的湖笔文化一条街……街口耸立着巨大的石牌坊,有一副对联跃入我眼帘:“湖颖三义书写笔都千古文章,管城四德描绘善琏万代诗篇。”徜徉其间,仿佛可以感受到沉淀了千年的笔墨清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湖笔文化一条街上的中国湖笔文化馆,全馆以湖笔制作工艺和历史传承为主线,朝南幕墙上书有“国之瑰宝 中国湖笔”大字,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6000多支毛笔组成的一道幕墙,正好印证毛笔6000年的发展历史。而中间悬挂的一支长达2.01米的巨型湖笔,则标志着中国湖笔文化馆建成的时间。馆内共有7个多功能展厅,全面详细介绍了湖笔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最神奇的地方是游客们可以用湖笔在电子触屏的留言板上书写留言。

古镇善琏,名因笔成,业因笔兴,文因笔昌,人因笔慧。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笔成为善琏镇的一大传统的手工艺产业,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人墨客慕名纷至沓来,湖笔描绘出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著名词作家乔羽的一首《湖笔颂》中传唱:“是谁写下华夏时代春秋?是谁画出神州万里锦绣?蒙恬将军的智慧,湖州儿女的巧手,制作出一支支神奇的妙笔……”

沿着镇上的古街走到尽头,我信步来到坐落于善琏庙桥弄6号的善琏湖笔厂。这是当地最大的老牌湖笔生产企业,年产毛笔60万支以上,年销售收入480万元左右。走进制笔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羊毛和胶水混合的气息,制笔工人面向窗户一字排开,车间并没有想象中的忙碌和喧闹。所有工人都是面朝南面的窗户而坐,毛毫上的锋颖在特定角度的自然光照射下会显得特别清楚。出身湖笔世家的厂长马志良告诉我:“做笔的人每天守着自己的一道工序,一干就是一辈子,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去年,善琏成为湖笔特色小镇,省里又出台扶持文房产业政策,本来打算退休的我又燃起了激情。”

在这个小镇,子从父业、妻拜夫师、母带儿徒、四代同堂的“湖笔世家”十分普遍。一张生态湖笔小镇的新名片正亮相世人。如今,全镇从事湖笔生产和经营主体企业及湖笔制作家庭作坊240余家,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年产湖笔800万支,产值约1.4亿元,有50余家湖笔企业开展了“电商换市”,网上年销售额近3180万元。善琏湖笔在全国毛笔市场占有率为20%,高档毛笔市场占有率为50%。2015年6月,浙江首批特色小镇之“湖笔小镇”落户善琏,给这座小镇带来了新希望。目前已启动湖笔工坊、湖笔小镇写生基地、笔韵禅心文化农庄等项目建设,善琏,开始了新时代逐梦的旅程。

湖笔,它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笔都善琏,不仅让我们见证了“笔中翘楚”湖笔的发展历程,也激发着我们传承中华文明辉煌的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