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催生市场,专业决定成败。想把新兴职业做出成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业者本身要专业,要具备必需的技能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应考虑出台相关行业标准,推动新职业走上专业、规范发展道路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恐怕得说三千六百行了——宠物行为训练师、收纳整理师、陪跑师、气味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刷新了人们对工作的理解,不禁让人发出“原来还有这个工作”的感叹。
新职业的出现大致有几种情况。
有的是因为技术升级或新的技术出现带来的。比较典型的是网约车司机、无人驾驶训练司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拿着手机看视频、看直播成为可能,催生了网络主播、短视频博主等。
有的新职业主要是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变化带来的就业机会。比如,有的家庭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了,希望家里更加整洁、居家生活更加舒适,因此收纳规划整理师应运而生,帮家庭做“断舍离”。看似只是换个衣架、叠叠衣服、完善收纳等服务,似乎每个家庭主妇都会干,但初级收纳整理师每小时服务报价普遍在100元左右。
还有的新职业是因为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变化,带来新的岗位需求和供给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服务缺口加大,网约阿姨、网约护士开始流行。这些职业增加了对从业人员的“网络”素质要求,比如要学会在手机上操作接单、评价等,同时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比过去那种“粗放式”要高,因为互联网讲求用户体验,很多互联网家政平台都有自己的操作规范。
每一种新职业都反映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民生需求。需求催生市场,专业决定成败。想把新兴职业做出成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业者本身要专业,要具备必需的技能和职业认同感。否则,仅是奔着风口去,可能很快就会把新职业做成吐槽对象,甚至是昙花一现。
有的职业是新技术带来的,比如人工智能训练师,要经过专业学习和职业培训,这些准备应该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因此,学校应该及时调整专业、引进师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
有的职业入行门槛比较低,只要简单培训就能掌握相应技术,比如保洁阿姨,但从业人员苦于信息对接,想用工的找不到好阿姨,有的阿姨又不知道上哪里找雇主。对这种大量存在的需求,可以鼓励发展一些平台型企业,予以简单培训、搭建对接系统,政府部门应多做一些牵线搭桥的工作。
很多因为消费升级兴起的新兴职业,在国内虽然是新兴,但在国外其实已经比较成熟,甚至有了规范和职业标准。比如,收纳整理师、宠物训练师,在欧美、日本已经有了专门的认证机构和标准,国内有些收纳师还会专程到日本去学习和考证。不过,能去海外学习的毕竟是少数,相关部门可考虑指导出台我国自己的行业标准、组建行业联盟等形式,推动新职业走上专业、规范的发展道路,也为消费者选择服务提供参考。
在推动新职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很多新兴职业从业人员都是灵活从业人员,或者日常有其他工作,只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或其他方式做新兴职业的兼职。他们在从事新职业时属于“个体户”,抗风险能力弱。对这部分新就业人群,相关部门可参考工伤保险制度框架,考虑为灵活就业人员建立重大职业伤害保险,保障需求最迫切、个人经济力量难以承受的重特大职业伤害。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解决新职业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鼓励更多求职者勇敢投身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