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楼之上
□ 刘笑伟

我们不应该忘记为了后代的团圆,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临近中秋,我参加了中国作协等单位组织的到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重走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采风活动。说到永定,自然而然会想起客家土楼。土楼已成为客家人的象征,更成为一种文化遗产令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

车行山道间,我们可以看到山脚下的一片片土楼。最奇妙的感受是在黄昏时分。暮色渐起,清角吹寒,我们在山腰间俯瞰,翠树黄花间,土楼极像一轮油亮亮的圆月,闪烁在大地之上。这真是一幅人间美景!

圆月,寄托着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最真挚的祝愿——团圆。其实,在闽西这片红色沃土上,在这些饱经沧桑的土楼里,还埋藏着多少团圆的故事。

在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纪念馆,我们了解到有这样一条鲜为人知的红色团圆之路。这条红色交通线,是土地战争时期,在上海的党中央通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的一条秘密交通线。它的出发点是上海,然后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永定、上杭、长汀等地到达瑞金,绵延在闽粤赣3省的高山密林里,蜿蜒曲折达数千公里。当年,闽西人民付出献血和生命的代价,让这条交通线安全畅通达5年之久,为中国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条秘密交通线,使多少共产党人从白区进入苏区,与战友们团圆啊。

土楼上的圆月,见证过这样一段历史。在纪念馆里,讲解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秘密交通线上的一位交通站负责人卢伟良,身背五百块银元,前往上海给党中央送经费。他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把五百块银元用布条绑在身上,化妆成浑身臭气熏天的乞丐,突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线,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到达上海后,因为银元绑得太紧太久,当撕开布条取下银元的时候,银元已与皮肉紧紧粘贴在一起……讲解员说,当时一块银元可买一头牛,按照今天的价格核算,卢伟良当年背负的是上千万元的巨款。当时,没有任何人监督,全凭着坚强的党性和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在伯公凹交通站,与这轮圆月一样明亮的,还有一盏伯公灯。伯公凹地处闽粤交界处,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党坪村相距不过百米。伯公凹四周全是荒山野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交通线上非常重要的交通站。山坳上,有一座小小的伯公庙,庙里也常年亮着一盏油灯。油灯虽然没有专人看管,却总有村民为其剪芯添油。这盏灯,曾是当年交通员的信号灯。当年,交通员们只要在深山老林里,看到山坳口依稀闪烁的灯火,就是伯公凹快到了!

1931年,一位重要人物从上海出发,经秘密交通线前往中央苏区。12月17日,这位重要人物历经磨难,来到了伯公凹。当时的交通员邹端仁连忙让妻子赖三妹为客人烧热水烫脚缓解疲劳,还非常热情地炖了鸭汤款待客人。第二天,客人临走时掏出三块银元给赖三妹,说留给她贴补家用。后来,她才得知这位化名少山的同志就是周恩来。此后,无论家里如何困难,她都舍不得用这三块银元,并当作传家宝四代相传至今。2017年,邹家的第四代传人邹广敦将银元无偿捐赠给了历史博物馆。

土地革命战争时,伯公凹的邹氏家族贫穷至极。但他们又是富有的:从1930年开始到红军长征前,伯公凹交通站传送了大量的党中央与苏区往来的秘密文件,并成功输送6000多担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其中有当时非常珍贵且价值不菲的食盐、布匹、药品、印刷机、军需用油、电台,等等。伯公凹交通站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用秘密交通员的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中央苏区的生命线、保障线。他们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仅邹广敦家里,就牺牲了7位前辈。如今,一部叫作《信仰》的话剧正在永定上演,就是根据伯公凹交通站的事迹改编的。

土楼的圆月,静静照耀着人间,从过去到今天。在这样的月色中,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忘记为了后代的团圆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是他们使我们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夜色中,我再次举头凝望土楼上的圆月,仿佛看到那条红色交通线,在月光下向我们的内心深处延伸。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