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不过,某些领域仍然存在老百姓不能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现象,深挖居民消费潜力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对于如何促进居民消费,一些读者来信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举措,以改革的办法促消费。
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刘玉双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强调,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支持购置新能源汽车,促进二手车流通。
多年来,我国汽车产销连续保持较快增速,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消费前移、排放标准转换、相关城市限购等影响,今年以来汽车消费明显放缓。此时,国家要求有关城市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政策,对提振汽车消费显然有促进作用,也体现出通过调整和完善政策促进消费的工作思路。这对其他领域促进消费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截至目前,我国还有一些竞争性行业没有充分放开,或者放开以后缺乏足够政策扶持,导致一些社会消费需求,如健身、医疗、养老、托幼等还存在较大缺口。这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消除不利于消费需求释放的政策性阻碍,给相关市场主体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以供给侧结构优化来满足和促进相关消费。
去年10月份,中央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等6方面的思路举措,并明确了部门分工。期待这些政策举措尽快落地实施,更好地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二区)
积极优化消费环境
奚旭初
扩大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保证。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力量,需要放水养鱼,“养鱼”之道有三条,一是“能”消费,二是“敢”消费,三是“愿”消费,缺一不可。收入增长使民众有了花钱的底气,解决“能”;社会保障提高,解决“敢”;“能”“敢”之外,还有一个“愿”的问题,关键在消费环境。
近年来,我国消费环境已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不少“花钱买气受”的现象,甚至还有因假冒伪劣产品引来的“花钱买祸害”现象。小至牛奶、香肠、酱油,大到住房、汽车、旅游;传统的如饭店用餐、宾馆住宿,新兴的如电商网购、信息消费,人们在消费时往往需要辨识产品真假、价格是否合理、售后服务是否完善等。除了商品、服务本身的质量,一些行业还存在“霸王条款”、消费陷阱等现象,花钱消费不省心,直接压抑了人们的消费意愿。
让民众“愿”消费,一要健全消费法规标准,加快形成规范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治环境,整饬经营秩序,对造假售假、宰客欺诈零容忍,提高违规成本,把无良商家逐出市场;二要靠加强市场监管,以制度保证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对消费新模式及新业态领域尤其要补短板,除盲区。有了放心花钱好环境,老百姓不仅有钱消费,还乐于消费、方便消费、放心消费,消费就会持续强劲发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作者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常福三区)
金融助力消费升级
田忠华
多年来,在促进消费升级过程中,金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消费者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收入不能满足车辆等大件消费品购买需求时,往往需要相关贷款的支持。可以说,加大对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是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也是调整金融供给结构、促进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首先,应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消费者及市场需求,打造金融产品。如根据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打造出“新能源汽车消费贷”及与车有关的“车位贷”;为满足群众旅游需求,推出“旅游贷”等新型消费品种,满足符合贷款条件客户群体新的消费需求。
其次,应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为金融消费者授信,核定消费贷款金额。在授信范围内,消费者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银行网上办理贷款产品,像存款支取一样方便,用于消费、医疗、教育、家电等消费领域。不仅能满足群众生活消费需要,也能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求。
最后,须守住安全底线。支持金融消费,要在守底线、保安全的前提下运行。从业者要严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事项考察清楚、事实确定正确,消费贷款授信准确,保证消费者偿还贷款的能力,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农商银行)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王宗征
促进消费,一个关键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是建立在城乡居民增收基础上的,收入稳定并逐步增加,消费才会更加活跃,也更会有后劲。
首先,要兼顾城乡各群体增收。既要重视在职人员增收,也要增加退休人员收入;既要以高质量就业保障增收,也要考虑非就业人员尤其是困难失业、待业群体的收入保障问题;既要建立和完善工资性增收的长效机制,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等非工资性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由此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抓增收促消费的局面。
其次,化解制约增收和消费的各种不良因素。各地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摸清制约城乡居民增收和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有些企业缺乏职工工资的增长机制,甚至存在随意克扣、拖欠工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提高职工消费积极性。又如,一些地方农民受到农业增产却难增收的困扰,难免会影响其消费热情。所以,各地应在解难题、破瓶颈、补短板上下功夫,使居民增收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如果一些生活日用品价格过快上涨,会抵消居民收入的含金量,还会给居民的消费预期带来影响。因此,促进消费必须保持物价平稳有序。当然,还应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行为,防止盲目支出和畸形消费。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