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唐山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
“高新轻绿”开新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虎 宋美倩 通讯员 常云亮

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丰富的资源曾经成就了唐山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如何摆脱靠资源拉动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成为新时代唐山必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唐山着力构建“高新轻绿”经济新格局,实施由粗放走向精深、由散弱走向集中、由内陆走向沿海的“三步走”战略,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今年上半年,唐山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67.3亿元,同比增长7.9%,连续4个季度持续攀升,增速保持在7%以上。

由粗放走向精深

不破则不立。唐山经济转型首先从打破旧的经济格局、淘汰过剩产能开始。

近年来,唐山把钢铁去产能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举措。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郎文昌介绍,从2013年以来,唐山累计拆除和封存转炉91座、高炉56座,压减炼钢产能4969.25万吨、炼铁产能2851万吨,钢铁企业由2012年的58家减少到38家,充分担当起了去产能的“唐山责任”。2019年,河北省下达唐山去产能任务为压减炼钢产能620.45万吨、炼铁产能458万吨,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企业和装备。唐山钢铁产业发展步入排放、能耗“双下降”,效益、竞争力“双提升”良性轨道,2018年,全市钢铁行业利润达到527亿元,是2012年的23.5倍,吨钢利润是2012年的14倍。

破旧,是为了育新。培育新动能,归根到底要靠高质量项目来支撑。

作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唐山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机遇,重点实施了100项技术改造、100项钢铁深加工、100项“两化”融合和100项新产品开发等“四个一百”重点项目。

一批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唐山三友集团组建了研发中心,创建了7个专家工作室,确定了155项科技攻关课题,成功研发莱赛尔纤维、电子封装胶等20多项新产品;开滦集团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一块煤可以产出40多种化工产品,聚甲醛、己二酸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较高水平,成功出口33个国家和地区;津西集团积极开发精品钢材,成为全球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唐山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等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0.7个百分点。传统产品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全市钢铁产品本地深加工占比达到28.3%,高附加值钢材产品比重达到26%,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精品钢材出口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散弱走向集中

和大多数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一样,唐山很多产业最初依托矿山而生,具有自发兴起的特点和无序发展的弱点,布局分散、协同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管理难等问题突出,如何引导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集中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是老工业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的难题。

“与项目分散布局相比,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园区,节省基础设施投入20%,节约用地30%,减少能耗和管理成本40%。”这是唐山决策者通过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为了全面推进集约和高效发展,唐山出台《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和“工业40条”等配套政策措施,将全市工业划分为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以及为这些产业配套服务的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明确了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目标,制定了13个产业专项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业40条”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入园进区。

在具体工作中,唐山把散乱污出清作为打开产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新旧转换的突破口,主城区累计拆除无名厂院、散料堆场2680处,散乱污企业1155家,促使企业入园进区。与此同时,唐山将集群内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吸引优质要素向产业集群聚集。滦州经济开发区发展以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为主导的循环型产业链经济,形成了矿山机械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工程用管等为主导产业的格局。丰润经济开发区以中车唐车公司为依托,建成动车配套企业67家。唐山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唐山目前培育的产业集群总量达到30个,形成了陶瓷、食品饮料、动车、机器人等十大主导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了25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45万人。唐山市整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万亿元,税收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5.5%。

由内陆走向沿海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海域面积4440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陆海岸线229.7公里,大大小小的岛屿100多个,主城区距离渤海只有40公里——就地理位置而言,唐山是一座典型的沿海城市,然而,由于传统发展理念的束缚,唐山的经济要素集中在内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山的开放程度和发展质量。

“唐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好港口优势和城市的平台载体作用。”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王浩表示。基于此,2018年3月,唐山确定“一港双城”发展思路,以唐山港和唐山市主城区、曹妃甸滨海新城为核心,临港布产、以港兴产、以产兴城,重构空间布局,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一港双城”港为先。水深、港阔、终年不冻不淤——唐山港是环渤海55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的钻石级港址,也是国内4个可以停靠40万吨巨轮的港口之一。唐山市先后在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新设内陆港10个,总数达到20个,唐山港初步形成以内陆港为节点、东出西联、陆海联动的内陆港框架体系。目前,唐山港泊位种类齐全,拥有各类码头137座,2018年吞吐量6.37亿吨,位居全国港口第3位、全球第4位。

大港口带动了大产业。2019年,仅曹妃甸区就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16个,总投资3886亿元。唐山港的快速发展同时吸引了物流、港口贸易、港口加工、港口配套服务、金融服务等产业加快聚集,如今,唐山港致力于服务“买全球、卖全球”,正全力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身。

“一港双城”城更新。在主城区,南湖片区开启“南湖新时代”建设,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唐山人的“会客厅”和经济发展新引擎;开平区片区“千顷花海”初绽芳容,呈现继南湖之后又一处生态修复的典型范例;投资175亿元绘制“清水润城”画卷,打造“三山拱卫、两河环绕”的城市形态和“建筑精美、时尚大气”的城市风貌。

在曹妃甸滨海新城,港产城融合热火朝天。以“生态新格局、滨海新城市、高端新产业、综合新大港”四大战略为引领,滨海核心区、自由贸易区等10大功能区布局正在形成,总投资2353.7亿元的首钢二期、游艇小镇等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加快推进。今年以来,唐山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速,曹妃甸区、海港开发区和丰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3%、8.7%、9.3%,对全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