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南繁精神洋溢沃野
乔金亮

俗话说,“好儿有好娘,好种打好粮”,没有好种子,农业就是水中月。60多年来,南繁育种专家们像候鸟一样迁徙,抛家舍子,无怨无悔;几代育种人梦想接力,艰苦奋斗,不仅矗立起一座丰碑,也孕育了难能可贵的南繁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这是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南繁不只是加快育种进程这么简单,它还是确保种业现代化的创业创新之举。一代代南繁人以科技创新、艰苦创业为引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水稻为例,南繁的60多年里,中国水稻平均产量从亩产50公斤提高到335公斤以上,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业创新要艰苦奋斗。“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不吃苦怎么行?不下地怎么行?”这是许多南繁老专家的话。很多专家只要身在南繁基地,就会坚持每天下田观察、记录、授粉。对他们而言,字典里似乎没有“退休”两个字。

创业创新要有奉献精神。对于很多人,海南是享受生活的胜地;对于育种家,却是科研工作的天堂。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醉心于优良的水稻、玉米等品种,在南繁这片异乡的热土上热忱工作。南繁这一“科技引擎”,并非是个人成功的舞台,更讲究奉献——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动力。

创业创新要甘于寂寞。大多数南繁科研人员一生默默无闻,有的辛苦一辈子也难育出一个大品种;有的坚守冷板凳,10多年聚焦某个育种材料。因为热爱,因为责任,他们在南繁辛苦工作,忍受孤独,却始终无怨无悔。

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做优做强南繁的创业创新环境。不断加强管理和服务,在理顺现有管理体制、明确各方面管理职责的同时,积极创新运作模式,为南繁事业提供设施硬件和服务软件的管理保障;引导市场主体做大做活南繁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南繁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稻田千重浪,天下仓廪实。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的南繁精神,正在无垠沃野中,不断焕发青春和活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