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经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万山探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杜 芳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丹都”“中国汞都”。2001年,因朱砂资源几近枯竭,矿区被迫实行政策性关闭,万山一度成为全国最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转型发展的新课题。

在中经铜仁现场交流会上,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表示,万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在绿色转型崛起中凤凰涅槃、再焕新生,谱写着百姓富和生态美的融合共生、共同发展新篇章。

创新发展激活力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最大制约这个问题,田玉军给出了答案:观念和思维。“观念的转变程度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只有打破思维瓶颈,才能焕发蓬勃生机,这是万山的实践探索。”田玉军说。

万山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打破干部思维定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转观念、转作风、抓落实“两转一抓”系列主题活动,有的放矢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到发达地区“取经”成为万山干部的“必修课”,通过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在创业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万山培育出一大批能打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为激励担当作为,万山探索实施干部“贴标·亮牌”管理和工作任务“派遣单”制度,推行项目观摩机制,以观摩倒逼发展,以评议激励竞争,以实绩实效考核干部,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实绩用人、实践用人导向,在全区形成了“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解放思想、敢想敢为催生了万山转型发展的“加速度”。万山引进九丰农业博览园后,4个月就实现了第一批产品上市,18个月成功申创国家4A级景区。引进万仁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一周便破土开工、两个半月完成420万方的场平工程、15个月就实现第一辆汽车下线。

其实,转型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为跳出资源瓶颈,万山用活全区资源,集聚全区财力,组建四大平台公司,盘活资产变资源,四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面对人才窘境,万山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坚持“人才为我所用”原则,面向全国招募“百万年薪”经理人,组建工作团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成电商生态城。

协调共生谋发展

“千年丹都”向绿而生,万山的发展坚持以绿为底,用好绿色资源、培育绿色产业、探索绿色路径、打造绿色园区。田玉军表示,万山探索的是一条融合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了寻找汞矿资源枯竭后的接续替代产业,万山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型工业龙头企业,推动工业产业走集约化、多元化新型绿色发展之路,投资建成万仁新能源汽车项目。田玉军表示,项目全面建成营运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带动100多家上下游企业发展。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万山的朱砂产业再焕新生,“卖资源”变为“卖文化”,一件件精美的朱砂工艺品走出万山。近年来,万山高标准建成了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将朱砂工艺品企业集中引入园区,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抱团发展,打造产业标准化生产、研发、销售园区,配套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朱砂工艺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产品远销北京、山东和湖南等地,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2000人。

原先废弃的汞矿遗址也被“绿色”装点,进行了整体连片开发。2015年,万山区与江西吉阳实业集团签约,整合打包原汞矿区遗址、遗产、遗居,打造以矿山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970公里的地下矿洞、历史厚重的汞工业博物馆、“那个年代”怀旧风情街、网红风的悬崖泳池、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人迹罕至、危楼遍布的老旧矿区如今变成商贾不暇、车流不息、安居乐业的旅游新区。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

依托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万山从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农业公司,无中生有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建成了单体智能观光大棚、花卉大世界、候鸟小木屋养老中心。九丰农业落地后,充分发挥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九丰农业+”模式在万山全面开花,仅3年时间,全区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64个,面积达1.5万多亩,覆盖45个村,为5160户贫困户1.82万人建立了利益联结。“香柚村”“黄桃村”“莲藕村”“葡萄村”等乡村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共享发展惠民生

伴随着万山转型发展,产业在这里聚拢并产生辐射效应,万山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老百姓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田玉军告诉记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牢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不敢懈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贫困的群体,抓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把干部力量向脱贫攻坚战场集结,把优势资源向脱贫攻坚领域汇聚,把激励机制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

如今,万山实施了5万人的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创新推行联合办公、公共服务、均衡教育、就业保障、基层党建“五进社区”机制,因地制宜在安置区兴办扶贫“微工厂产业园”,让每一个搬出山区的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真正搬得出山村、融得进城市。此外,万山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教育集聚人气,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以健康护航民生,探索医院共建和学科共建,培养本土医疗骨干人才,实现了现代化医疗从无到有转变。

总之,万山县域经济从“枯竭型矿区”跨入了“现代化城区方阵”,如期实现整区脱贫攻坚摘帽目标,同步全面小康步伐更加坚实,闯出了一条有万山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