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协同发展的“大棋局”,天津市武清区树立“一盘棋”观念,全面发力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北京,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全方位深化京津对接协作,定期开展招商推介和产业对接协同会。今年以来,该区引进北京项目254个,总投资131亿元。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既是政治之责,更是武清发展之要。通过承接首都资源,武清区优化了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实现了资源要素最优配置,解决了资源环境承载受限、产业层级不高等问题。”天津武清区委书记徐大彤说。
从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向北4公里,就来到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清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区位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来此落户。
汉氏联合集团精准医学事业部总经理冯春敬是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后。他对经济日报记者说:“我们的生物基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正在努力实现产业化。从北京迁到天津后,我们通过海河英才计划招聘到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武清开发区相继引进中际联合、新华联集团、北京迪玛克、网动科技等北京优质企业600余家。如今,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支撑武清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6%。
武清区发改委主任陈建江告诉记者,为承接首都外溢资源,武清区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搭建了公共、开放、共享、一体化协同的研发创新、小试中试、产业化、营销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五大创新平台”,构建起从研发、孵化、转化到规模产业化的完整链条,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产业,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以清华数研院、天大前沿院、红日药业等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为主体,搭建公共研发、小试中试一体化平台,未来其他产业创新平台也将全面展开。”武清区副区长刘东海介绍,目前,该区中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丰台离岸协同平台、国际健康产业园等产业特色载体已投入使用。
武清区高效、快捷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刘东海表示,武清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始终坚持园区“封闭式”管理,由园区管委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他们还在园区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企业不出园即可办理各种审批事项。
在行政审批服务中,武清区大力实施以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为重点的“五减”以及“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52项、公共服务事项92项,减少申请材料数量153件,减少审批时限涉及事项188项,减少审批环节70个,减少证照58个,取消各类无谓证明375项,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