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产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爆发式增长但缺乏自身特色
音乐产业要找准“节奏”
本报记者 梁剑箫

记者日前了解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今年一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为2840万,同比增长27.4%。高盛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11.5亿付费流媒体用户(此前预测为9亿),其中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用户来自“新兴市场”,中国将扮演关键角色,腾讯音乐娱乐付费用户全球比例还将上升到23%。可见,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青亦认为,我国音乐产业正进入全产业链联动式发展,以及多元化开发音乐版权价值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产业上游通过投资并购唱片公司,孵化打造独立音乐人,加大音乐版权内容库,改善音乐版权成本,活化音乐版权生态;另一方面,在产业下游加强与音乐有关的游戏、视频、短视频等应用软件开发,以及与综艺节目、影视、音乐节联动发展,创新挖掘并孵化音乐IP独特价值,多元化开发音乐版权价值,打造一条以音乐为核心的完整文化产业链,带动音乐产业持续增长。”王青亦说。

“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由当初的CD唱片到今日的数字化技术,音乐产业的生产、分发和消费也都有了明显的迭代升级。”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丰艳说。

数据也充分说明了我国音乐市场日益扩大的市场规模。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19》显示,继2017年首次跻身全球十大音乐市场后,2018年中国音乐市场世界排名已上升至第七位。在张丰艳眼中,这种发展趋势与人工智能对我国音乐产业的赋能不无关联。“如今,人工智能创作、演奏和分发都对音乐产业颇有助益。未来,科技和音乐的互动会形成良性促进作用。比如,人工智能会更为精准地推送音乐作品,帮助其降低成本,促进更优质的内容升级。”张丰艳说。

不过,与西方相比,我国音乐产业依旧存在着一些发展瓶颈。王青亦对记者表示,与美国五大音乐公司垄断为基础的“Apple+iTunes”模式,以及韩国以SM娱乐经纪公司为主导的造星模式相比较,我国还缺乏自身独特的音乐产业发展模式。“未来,应聚焦音乐头部内容价值,对标国外音乐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国内数字付费习惯基本形成、短视频网络游戏等相关娱乐产业飞速发展以及音乐产业社交化等趋势,摸索并确立我国特色化发展的音乐产业模式。”

“毫无疑问,在正版化普及、付费意识觉醒的双重辅助下,中国音乐产业未来可期。”王青亦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