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际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具特色的 新加坡小贩中心
蔡本田
新加坡老机场路小贩中心一瞥。
本报记者 刘 威摄

新加坡最亮丽的风景是什么?答案见仁见智。在笔者看来,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别有一番韵味,因为这里有着最值得了解和品味的文化传承与变迁故事。

如果有人问新加坡最亮丽的风景是什么?一般人首先会想起闻名遐迩的地标鱼尾狮,金碧辉煌的滨海湾金沙酒店,五光十色的滨海湾花园夜景,或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圣淘沙、樟宜机场和海洋馆,等等。在笔者看来,除了这些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的著名景点外,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别有一番韵味,因为这里有最值得了解和品味的文化传承与变迁故事。

新加坡小贩中心,又称食阁、熟食中心,是由政府兴建的室外开放式餐饮经营消费场所,一方面为路边流动小贩提供了集中经营的固定场所,解决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难题;另一方面承载着大众饮食习俗和不同国度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体验、探寻当地饮食文化和居民消费方式的一个重要窗口。新加坡小贩中心售卖的食品物美价廉、种类繁多,以东南亚熟食以及饮品为主。在选址上,小贩中心除了要考虑均衡分布与居民需求外,常与售卖日用品与干粮杂货的小菜市场毗邻,以方便客人餐饮和购物。

新加坡小贩中心始建于1971年,运营和管理均由政府主导。目的是在为居民提供服务和为小贩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解决因城市人口和小贩数量不断增多带来的卫生条件差、市容脏乱、摊点杂乱无序蔓延、道路堵塞和占据人行道经营等问题。小贩中心建成后,政府给小贩发放正式营业执照,并陆续把小贩迁入小贩中心出租的摊位,取缔街头非法小贩。1986年,政府完成了小贩中心建设计划后停止建造新的小贩中心。2001年,为进一步改善用餐环境和卫生条件,新加坡政府拨出4.2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专款实施小贩中心翻新计划。直至2011年政府宣布在未来10年再兴建10个小贩中心,首选地点以新的组屋区为主。2018年底,政府宣布到2027年前,再建20个小贩中心。

近年来,新加坡小贩中心在软硬件不断改善升级的同时,饮食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国际化。在传统华人美食肉骨茶、潮州粥,印度羊肉汤、米暹,马来西亚沙嗲肉串、炒面等基础上,为适应新加坡人和外来游客的需求,小贩们开始经营中国的麻辣香锅、日韩料理等,西餐摊位也比比皆是。与此同时,传统美食得到改良,增加了许多新菜品。星洲炒蟹、咖喱鱼头、海鲜烧烤等美食也渐成招牌。小贩中心最值得称道的是,除了提供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各色食品外,不同族群、不同宗教的饮食可以一起呈现,来自不同族群和宗教的食客虽然各有饮食禁忌或民族文化差异,却都能接纳对方在同一个小贩中心用餐,同时在行为上还能照顾,促进了多元文化融合。新加坡小贩中心与政府组屋一样是新加坡的特殊产物,代表着兴旺的平民文化,象征着人人平等。

目前,新加坡每天有6000余个小贩档口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品种丰富、价廉物美的餐食。不论生活在哪个区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出门走不了多远就能看见小贩中心。

新加坡最西端的塔曼裕廊市场和食品中心是上世纪70年代运营的第一个小贩中心,当时被称为永盛小贩中心。今天新加坡最大的小贩中心在唐人街建筑群中,有200多个小吃摊分布在建筑的二楼。

新加坡小贩中心,除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外,不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吃同样的东西。食客永远不知道会遇见谁,可能会偶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排队,或者是被粉丝围追堵截的“网红”“明星”出现,又或者是围坐论政的议员和部长现身。小贩中心不仅是用餐的地方,也是官员喜欢走访的地方,大选期间议员在这里拉票、开新闻发布会,或者随意找民众聊天了解情况等。小贩中心已成外来游客的必“打卡”景点。到过这里的朋友大都会赞叹,在小贩中心能喝到最香的咖啡、最醇的酒,能吃到地道的可口饭菜。

2018年,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郑重宣布,新加坡小贩中心启动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小贩文化归纳为“小贩中心不仅可帮助大家减少日常开销,也是新家重要文化遗产。它就像是社区饭厅,无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是欧亚裔人士,大家不分种族、宗教和收入高低,都能聚在小贩中心,一起用餐”。大家在小贩中心,既能享受五彩缤纷且价廉物美的美食,沟通交流,联络情感,又可领略小贩用心经营生意和传承烹饪手艺的风采。

平凡中见品位,低调中显格调,多元中含包容,传承中有创新,这或许就是新加坡小贩中心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