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王晓红 提出:
精准发力 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动能加速成长,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需把握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蹄疾步稳、精准发力,推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一是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迅速发展,国际经贸规则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要求我们加快体制改革,更好构建市场化和法制化环境,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更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二是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服务业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块“短板”,也是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点领域。加快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推动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提升服务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强化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有利于提升国内服务品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三是挖掘进口潜力。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进口环节的制度性成本;优化进口结构,有效解决国内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的矛盾。还要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大国的优势,尽快提高贸易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

四是深化试点改革,营造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环境。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我国持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路径。应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更大的改革探索自主权,不断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切实发挥其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亦应承担更多责任,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