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至5月份,四川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73.7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1575.2亿元,占比高达63.7%,进出口额已连续14个月排名全国综保区第一。
地处西部内陆的成都,何以交出如此令人瞩目的外贸成绩单?
走进成都高新综保区,记者发现,在这块规划面积仅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不到40家企业,但其中许多是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或制造电脑,或生产晶圆及芯片,或进行精密机械加工。
“园区既有加工制造,又有物流仓储,还有维修、研发、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既有产业链下游,也有产业链中上游,功能互补,配套完善,风险抵御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成都高新综保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综保区结合地区产业链特点引进企业,以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目标,并形成了计算机终端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产业为支撑,多元带动、组合发展的高精尖产业综合体。
虽说地处西部内陆,但成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特别是四川“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开放意识,成为吸引众多生产型和贸易型进出口企业向这里聚集的“大气候”。
同时,海关等管理部门压缩通关时间、推进提效降费的综合改革,又为综保区营造了颇具吸引力的“小环境”。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14个月保持第一的背后,有多项全国领先的改革作支撑。成都锦城海关副关长吴凯说,成都海关通过对园区内的企业逐一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先后推出了“7×24小时”预约通关保障企业零库存运转,以及区间结转、分送集报、工单式核销、一报一审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并积极推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保税展示交易、“自报自缴”、飞机融资租赁等多项改革在综保区落地生效。
在整体通关时效已居前列的情况下,成都海关目前正全力挖潜,以营造更好的“小环境”。他们依托大数据分析,深挖影响通关时间的堵点环节,利用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报关单数据进行分类筛选,通过实时监控将每一票报关单的通关时间压缩至最低;做好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积极实施“先入区后报关”“先出区后报关”等改革措施,有效压缩货物通关的外部作业时间;在提升内部协作效率的基础上,分别与上海外港海关、洋山海关、浦东机场海关等重点口岸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直接对接具体业务科室,畅通业务结合部,对影响时效的单证均按加急件办理。
截至今年5月份,成都高新综保区出口平均通关时间为1.5小时,进口平均通关时间为2.2小时,为企业减少通关时间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