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艰难博弈争利益 协商妥协找平衡
欧盟新领导层女性撑起半边天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陈 博

欧盟各国围绕机构领导人选的协商终于尘埃落定,但与之相关的深层次博弈仍将持续。在当前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经历了“政治洗牌”的欧盟将如何弥合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愈发复杂的分歧,值得关注。

7月2日,欧盟28国领导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就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人选达成了一致。各成员国选举比利时首相米歇尔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并授权欧洲理事会提名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担任欧洲央行行长,提名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担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根据欧盟领导人选举规则,除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洲议会议长可直接任职外,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央行行长和欧盟外交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提名人选还需经过欧洲议会投票确认。在投票通过后,新的欧盟机构主要领导人将正式确定。

在今年5月26日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束后,欧盟各国便开启了艰难的政治博弈进程。随着英国即将脱欧,欧盟的传统政治格局面临重整,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成员国政府均有意填补英国留下的“权力空白”。欧洲理事会建议各国在推举新领导人选时,综合考虑人选的性别、所属党派、国籍等因素,力求最终人选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欧盟的不同党派和区域。

由于各方利益诉求分歧过大,协商始终难以达成一致。为了加快弥合分歧,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首脑甚至在近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期间,专门就新人选问题召开了“会中会”,以期在欧盟峰会前夕达成一致,但未能如愿。6月30日,旨在锁定新欧盟领导人选名单的欧盟峰会如期召开,各方在经历长时间争论后,于7月2日晚间最终达成一致。

会后,由于欧洲议会第二大党团社会党被意外“冷落”,无人当选上述机构领导,来自欧洲议会内部的左翼力量意见反弹强烈,甚至有多名议员公开威胁称,他们未来将投票反对上述人选。随后在次日的欧洲议会全体选举会议上,来自社会党的意大利议员萨索利击败同党的热门人选荷兰人蒂默曼斯,被选举为下届欧洲议会议长。至此,新一届欧盟主要机构领导人选协商初步尘埃落定。

在上述人选中,冯德莱恩和拉加德均为女性,分别来自德国和法国。首次担任欧盟机构职务的冯德莱恩此前并非热门人选,其当选结果出乎外界预料。这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治盟友此前虽未有欧盟层面的从政经验,但她在布鲁塞尔度过了童年时光,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对欧盟的运转体系并不陌生。如果获得欧洲议会的投票认可,育有7个儿女的冯德莱恩将成为欧盟委员会历史上首位女性“掌门人”。拉加德在当选过程中,得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大力支持。有分析认为,拉加德深谙政经两界“游戏规则”,在欧盟和国际层面拥有广泛人脉,同时在推动金融规则变革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有望带领欧洲央行加快改革进程。

在另外3名人选中,成长于比利时法语区的米歇尔是欧盟“少壮派”政治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与马克龙拥有良好的私人关系,两人在诸多欧盟政策问题上的看法相近。在本次峰会期间,正是在马克龙力推下,米歇尔完成了从比利时首相到欧洲理事会主席的身份转变。西班牙人博雷利和意大利人萨索利分别当选欧盟“外长”和欧洲议会议长,被欧洲媒体解读为法德两国向南欧国家作出的平衡和妥协。此外,有分析认为,在现任欧洲理事会主席波兰人图斯克卸任后,下届欧盟机构的最高决策圈内中东欧国家的话语权将受到一定影响,似乎多少显现出当前欧盟政治生态的变化风向。

眼下,欧盟各国围绕机构领导人选的协商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与之相关的深层次博弈仍将持续。除欧洲议会将对上述部分人选投票表决外,新一届决策圈还将应对欧盟在“后脱欧时期”面临的各种内外挑战,着力弥合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愈发复杂的分歧。在当前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经历了“政治洗牌”的欧盟将向何处去,值得关注。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