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陇西县焦家湾村
“扶志”又“扶智” 脱贫添动力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李 丽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焦家湾村民俗文化墙一角。 李 丽摄(中经视觉)
焦家湾村老党支部书记朱付民和他捐赠的青瓦。 魏 军摄(中经视觉)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近几年,陇西县积极帮助焦家湾村构建社会扶贫格局,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扶贫协作。陇西县焦家湾村建起了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墙,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2018年,陇西县退出贫困村44个,5279户2.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63%。

“要是以前,你们从县城过来得两个小时。”从甘肃陇西县城坐车20多分钟到权家湾镇焦家湾村,刚一下车就听村民说,以前因为无路无水,很多人举家迁往别处,焦家湾村一度成为全县人口最少的村。

近几年,焦家湾村不仅修通了水泥路、引来了洮河水、留住了村里人,还创造了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墙,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吸引了周边村镇前来参观学习。

陇西县位于甘肃定西市中部,这里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3年全县215个村中有10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8万户14.63万人,贫困发生率33.64%。2018年,陇西县退出贫困村44个,5279户2.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3.3万人,贫困村减少到9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63%。

凝聚脱贫信心

播种犁、水缸、清油灯、算盘……一条民俗文化墙,勾起无数人的乡愁记忆。

从日常生活到传统农具,从老屋椽子到废弃菌棒,一应展品均来自村民的自愿捐赠,村民、村干部都能充当讲解员,自豪地讲述关于青瓦、胡麻秆、播种犁的故事。

民俗文化墙是焦家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当地农耕文化、生产生活、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墙体总长度260米,总面积400平方米。权家湾镇镇长张瑞通介绍:“在民俗文化墙建设过程中,我们邀请老百姓参加会议,让他们作为脱贫攻坚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感受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和近年来镇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付出的努力,让他们谈体会讲要求,充分调动和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一片片瓦、一块块砖源源不断地捐赠过来。看到老百姓积极性很高,干部们也越干越起劲。”张瑞通说,正是有了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民俗文化墙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动工建设,历时一个月即建成,创造了属于百姓自己的“焦家湾速度”。

“民俗文化墙的建设带来的是整个村庄环境面貌的转变,村民都自觉把院落和房前屋后收拾整洁。”张瑞通说:“别看景致小,对大家的带动作用却很大,下大雨时,因为担心雨水把墙体冲倒,附近的几家村民会主动拿着铁锹排水,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每片青瓦都是大家贡献自己力量的体现,乡风文明建设中老百姓的参与度大幅提升,激发了老百姓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权家湾镇党委书记徐贵祥是民俗文化墙的总设计师,他说,焦家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激发老百姓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在文明实践活动中有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尊严感。

民俗文化墙建成以后,76岁的老党支部书记朱付民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就来逛一逛、坐一坐,他将旧房子拆下来的5000多片青瓦全部捐赠出来。虽然儿子一家远在内蒙古,他和老伴却不愿离开,他说:“这里好,越看越好,以前到处坑坑洼洼,现在就像城里的公园一样。”

提高脱贫技能

焦家湾村焦家湾社的杨贺喜,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致富能人,帮助村民解决养牛种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014年,杨贺喜因女儿得病致贫,生活陷入困境,通过收入核查、民主评议等程序,被确定为焦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贺喜主动联系村委会表明自己的发展意愿和帮扶需求,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结合实际问题与政策导向,为其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缺少发展资金,帮扶干部帮助他申请了2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缺乏养殖技术,驻村干部对他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并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在帮扶政策引导下,杨贺喜有了自己的脱贫致富思路:改善基础条件,修建圈舍1座,引进西蒙塔尔基础母牛2头,并进行“种养结合”探索,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高蛋白饲草玉米、紫花苜蓿等牧草来保障牲畜的给养。同时争取福建省连江县援建项目,新建香菇菌棚1座,发展设施农业。

杨贺喜不仅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种养技术培训,还利用网络学习,将专家的理论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丰富养殖技术,脱贫致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构建社会帮扶、东西协作、定点扶贫等社会扶贫模式,深化与福建连江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扶贫协作,目前连江县有22个乡镇、57个村居、10家企业分别与陇西县17个乡镇、57个深度贫困村、10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与4所学校、2家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对接落实帮扶资金3972万元,计划实施种植养殖、食用菌、光伏电站等项目。截至目前,种植养殖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共建成扶贫车间4个,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72人,落实567户贫困户危改补助340.2万元,向连江县输转贫困劳动力330人,销售特色农产品价值3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50多万元。

2016年,杨贺喜一家成功脱贫;2017年10月份,杨贺喜还清了全部债务;2018年,小有积蓄的杨贺喜一次性拿出两万多元支持二女儿参加学习培训,他说:“孩子们有闯劲儿,我支持。”

目前,杨贺喜养殖基础母牛3头,经营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的香菇大棚1座,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他脱贫致富的秘诀是:“干部帮扶引导,自己主动尝试,一步一步往前走。”

杨贺喜成了村里的“名人”,同村人看到他的日子越过越好,纷纷前来学习请教。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