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位产业工人代表与中外记者面对面交流——
“技能报国,无上光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雪

有这样一批产业工人,他们掌握着专业技术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断创新,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为打造大国重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产业工人代表与记者交流。

这5位代表是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金娟;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李万君;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高级技师陈行行。

5位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着祖国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手中的工具是一把锉刀,很简单,但是我们就是用它对精密航空产品进行手工加工的。”方文墨说。方文墨可不是一位普通钳工,精湛的技艺让他成长为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过去传统工种苦活儿累活儿比较多,一些大的飞机构件,几个人用摇床子几天才能完成。现在一个人按下按钮,同时控制几台数控机床就能操作完成了。”方文墨感慨国家航空工业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大发展。

李万君被人称为“工人院士”,如今从事的是高铁转向架焊接工作。30多年来,他参与自主研发包括“复兴号”在内的几十种高速列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参与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列车转向架项目,进行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31项获得国家专利。“刚参加工作时,我们生产的是绿皮火车,那时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是把工件焊结实就行。现在的高铁对我们技术工人的要求是像对待艺术品一样,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他说,在焊接岗位上他见证了我国高铁事业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

黄金娟从事的是电能表检定工作,检验每一块电能表的准确性。2007年,她提出了智能化计量检定的总体思路,并带领团队开展了10年的探索研究,最终成功研发出电能表智能化检定系统,实现了计量检定由人工向智能化的跨越,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不全是‘高大上’,一线职工也可以创新。创新的平台就是我们的岗位,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她认为,这些年,产业工人越来越受到重视,岗位创新的条件也越来越好。

肉孜麦麦提·巴克一直从事一项工作——稠油开采。25年间,他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从没有摸过鼠标的“电脑小白”,成为石油技术交流网站——“红柳石油网”的创建者,被誉为新疆油田的采油工明星。肉孜麦麦提·巴克认为产业工人工作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我刚上班的时候,到我们的油区坐班车最近的要一个小时,最远的要五六个小时;吃的饭都是自己带,中午没有地方热饭,就放在暖器上或者管线上加热。这几年,我们一线的工作环境有了特别大的改变,每一个班组都有小厨房,工作后大家一起做饭。我们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好,石油工人越来越有干劲。”肉孜麦麦提·巴克说。

5位产业工人代表中,出生于1989年的陈行行是最年轻的一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勤学苦练,用心钻研,2014年,他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夺得职工组加工中心的冠军,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我现在是我们单位第一位特聘技师、现场工程师,负责领办两个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带领两个高技能人才团队进行技术攻关。”陈行行说,“结合我的经历,我想告诉年轻人,技能人才通过努力,同样可以有可观的收入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国家的高技能人才是十分短缺的,能够通过技能报效祖国,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