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南端午记忆
□ 林国强

虽然很多过去的习俗今天已成为记忆,但是,像五月端午这样代表着千家万户思念与铭记的日子,我们会一年一年过下去

正值端午节的中午时分,家乡的人们吃着白切肉、咸鸭蛋和老豆腐,就着黄酒谈笑着,享受这千年沿袭下来的民俗风情……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印象特别深刻。那时过端午尽管不放假,却是个热热闹闹的节日。

记忆中,老底子的江南一带过端午节讲究个“午”字,一应节日程序都争取在午时进行。地处浙北吴兴水乡条条街巷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挂着用红纸糊牢的菖蒲和艾草,好像插着一小把一小把绿旗,红绿相间,划一地整齐好看,据说可以驱虫辟邪。现在想来也很有道理,因为端午时节正是百虫滋生,百病传染的季节,挂菖蒲和艾草也是一种预防。

端午一大早,母亲就忙开了,先是买来杂草熬汤等待“午”时让我们沐浴,洗得全身皮肤发黄发出淡淡草香味,大概是辟邪消毒。同时,用雄黄调酒,等正午时吃饭时用。听母亲说,早在2000多年前每个月的初五都叫端午,唯独五月的“端午”是个“恶日”。这时雄黄妙用不少,只见母亲调水洒在墙角堂前,然后用雄黄分别在我们兄妹几个额头上写个“王”字,连耳朵也抹上雄黄,虎头虎耳的。画虎蛋也是挺有意思的,用鸭蛋洗净画,虎的四边分别画上蜈蚣、蛇、蜘蛛、壁虎,是谓“五毒”,煮了让我们吃下壮胆。相传战国时的田文(即孟尝君)、汉代宰相王凤,就是五月端午这天出生,因而被视不祥之物,差点被抛弃。这就难怪大人把孩子们装扮成虎,而且敢于把“五毒”蛋吃了。风俗表达了民情民意。母亲说,这样算是心身都进行了消毒,不生病、不长疮和毒疳。

母亲还用花布或丝线,缝制编织了许多香袋:粽形、球形、心形、虎头形的,下面打着绥,当中装着茴香粉或樟丸、冰片,一一挂在我们胸前,好像小狗、马脖子上套着铃铛,色彩缤纷,很是逗人。街坊邻里的女人们都说我母亲勤劳能干。

也正是2000多年前的五月初五这天,楚国大夫屈原受奸佞排挤,报国无门,愤而写罢《怀沙》,投汨罗江自尽。人们热爱诗人,担心诗人遗体被江中蛟龙所噬,于是乘船沿江打捞,敲锣打鼓驱赶蛟龙,用竹叶包饭团饵诱蛟龙,以保全诗人躯体。年复一年,到了魏晋时,才约定俗成把端午作为纪念诗人屈原的特定日子。

母亲还准备了白切肉、黄鱼、苋菜、咸鸭蛋、桃子、黄瓜、油炸老豆腐、酱油调料里放蒜末等食材,我和妹妹一旁帮忙,一碗一碗摆好。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母亲包的红枣粽、赤豆三角粽、猪油细沙粽那是绝对美味,我非常爱吃。粽子材料首先是篓叶,另一半的材料就是糯米了,有的粽子里全放的糯米,有的放猪油细沙、红枣、赤豆等。母亲还会提些粽子分送给邻居,邻居总夸我母亲包的粽子好吃。所以每到端午节我看到粽子必定会思念母亲,想起她那双无所不能的巧手。

午时喝雄黄酒也有一番讲究。必须先吃“张天师辟邪印”,所谓的“天师印”实际上是一块方形的老豆腐,把它放到油锅里炸透,成金黄色,吃起来也很香,寓意是为了祛病除灾,祈求天师护佑。这种习俗现在的人已经很少知道了。

时过境迁,母亲早已远去天堂。待我成家后,端午节对我来说只是存在于记忆中的印象,自己动手来过这个节日就很难了,也渐渐淡忘了这个节日。每次过节的时候,我只是象征性地买几个咸鸭蛋、粽子,就算过节了。而我的孩子更没有我当年过端午节的那种体验了,也不至于像我当年那样的兴奋与自豪地接受那样的打扮。再说,现在做香袋的技艺已不如以前,也很难看到卖香袋的,更不见哪一位佩带香袋的,甚是遗憾。

五月初五过端午,传统佳节温暖情。它虽没有春节热闹喜庆,没有中秋明亮圆月,没有七夕甜蜜浪漫……却是一个代表着千家万户思念与铭记的日子。虽说我们年年过端午,远不如儿时过的那般纯正和讲究,但作为一个传统佳节,在温习端午节那些美好记忆的同时,人们还赋予它新的期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