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大数据使用划出红线
房清江

据报道,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担任客户经理的孙先生,前不久在第三方求职网站上更新了简历,隔天就被公司的人事部门询问。报道称,孙先生所在的公司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人才流失预警机制”功能掌握了员工动向。

在网上更新简历被监控,与传统的个人信息泄露、买卖有一定的区别。求职者放在求职网站上的简历,其信息是开放的,而非定向的,目的是实现求职者与聘用方的信息匹配,这也决定了任何人获取这些信息,都不会构成侵犯个人隐私信息行为,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如果是用人单位用于评估求职者,显然是求职者所乐见的,但类似“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用人单位用以监控员工跳槽行为,显然就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边界。

如今,网络深刻融入生活,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秩序,特别是个人信息安全正在失去传统的天然屏障,因此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必须建立起多层次、普遍性、网络化的体系。除了采集和持有个人信息者要严格遵守保密责任之外,针对开放性的个人信息收集与运用也应进一步厘清边界、设置禁区。同时,要针对信息大数据分析成果的运用设置“负面清单”,对违法犯罪、违背公序良俗、影响公平竞争等行为一律禁止,给商家、机构划出清晰的红线。期待更有针对性的专门立法加快步伐,从各个层面给个人信息安全设置有效的屏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