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科技创新添薪加火
□ 郭静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至今,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强盛,我国在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现出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其中,不仅有一批又一批迭代更新的科技成果备受世界瞩目,还有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锐意创新的执着和坚持。

我国自2001年起确定每年5月第三周为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目前已连续举办19届。今年的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上,410个代表我国科技创新最前沿成果的展项纷纷登场,一线科研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与科普,公众在参与中开拓科学眼界、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在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

一场丰富精彩的科技盛宴,也是一个激发强国自信的平台。在科技领域,从来就没有相同的起跑线,也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在过去几乎是从零开始,长期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我国正是依靠数十年如一日的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发展。

细数科技周主会场里展示的一件件大国重器和重大专项成果,圆满完成300多次发射任务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挺拔有力,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已突破高温气冷堆全部核心技术,商业化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将成为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复兴号”动车组是全球运行速度最快、最安全、最可靠的动车组列车……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树立“科技自信”,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创新摇旗呐喊、添薪加火。

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展会,也是一次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的契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年)》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升到2018年的8.47%,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智力源泉。全社会要着力增加优质科普资源的供给和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公众对科技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使科技工作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