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大多数省份已发布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
“花钱必问效”加速落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印发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中央部门基本实现了绩效目标全覆盖,绩效目标运行监控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中央部门本级项目;各地围绕预算管理主要环节,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也亮出了不少新招、实招

5月20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外发布。截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正式发布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各级政府部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正加速实施落地。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启动之年,各地有哪些积极实践?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面临怎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各地成绩可圈可点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曹堂哲告诉记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印发以来,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成绩可圈可点。中央部门基本实现了绩效目标全覆盖,绩效目标运行监控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中央部门本级项目;全国各地围绕预算管理主要环节,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据了解,2018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同年11月份,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了中央部门和省级层面到2020年底、市县层面到2022年底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任务目标。

之后,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陆续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加速新一轮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其中,不乏创新之举。比如,浙江建立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负面清单,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避免或者减少发生因决策随意性造成的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浪费现象。

广州突出财政信息公开透明的特点,从绩效目标公开、评价结果公开、接受人大监督等三方面加大公开力度,通过绩效信息公开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从2019年起,福建重点关注政策到期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关注对下转移支付的财政政策绩效,探索开展财政专项债券使用绩效评价和PPP项目绩效管理。同时,福建今年将按年度发布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展报告白皮书,对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全面总结,提高预算绩效信息透明度。

安徽打造民生工程预算绩效管理亮点:委托第三方机构,赴全省16个市和2个省直管县,每市抽样一个县区,对就业扶持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开放、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3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改革步入“深水区”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流程复杂的工作。”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刘小川表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及面广;二是评价标准不确定;三是技术支撑要求高。

曹堂哲认为:“与实施多年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相比,当前我国在推动事前绩效评估、重大政策和项目全过程绩效跟踪、推动建立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循,且涉及部门多、推进难度大,已步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水区’。”

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泽彩认为:“绩效指标是绩效评价的核心,没有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无法量化评价资金使用效果;没有确切的评分体系,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公信力。”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发展地区有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对同一个对象的评判缺乏统一标准。因此,要秉持在差异下的‘均等’原则,以科学方法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地确定成本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王泽彩说。

刘小川认为,由于全面预算绩效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工作覆盖面很广,不仅包括各级政府,而且包括各级党政部门,如果仅仅依靠专业职能部门实施管理,必然力不从心、深度不够、效果不佳,因而亟待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建设。

“应完善重大政策和项目全过程绩效跟踪机制。”曹堂哲说,重大政策、投资和项目反映施政方向,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是审计的重要内容。重大政策、投资和项目具有跨部门、跨层次、跨年度的特点,需要以项目终身责任制为抓手,通过权责清单确保各主体的协同一致,建立立项、监控、评价和结果运用等环节的全流程绩效管理制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让绩效管理真正有用和有约束力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绩效问责是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没有问责制的存在,预算绩效管理很容易被束之高阁。”王泽彩说,中央明确“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出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通过制度设置杜绝负责人的短视行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部明确提出,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刚性约束。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

各地也在强化绩效激励约束方面亮出实招。北京市提出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将事前评估报告的结论应用于预算安排,绩效成本预算试点的成本分析结果直接用于部门预算编制。市级部门抽取重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范围。

山东将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绩效及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与转移支付安排挂钩,将项目绩效与专项资金分配挂钩,拓展绩效结果运用的广度与力度。

江西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绩效问题整改机制,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三结合”。对评价结果为一般和差的项目,扣减下年度部门项目预算控制数,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

四川提出将评价结果用于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和编制规划,用于改进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用于调整预算安排方式、增减预算规模和优化支出结构,并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广西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选择部分中长期支出政策或重大项目实施动态评价,部门和单位也要建立类似机制,通过动态评价调整支出政策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障部门重点工作,优化财政资金配置。

“下一步,还需规范细化重大项目和民生政策绩效评价问责办法。建议专门出台重大项目和民生政策绩效评价问责办法文件,明确规定问责的对象、内容、奖惩方法,不仅要做到权与责相统一,也要做到责与利相配套,建立完整健全的激励方法。”王泽彩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