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发明 宋美倩 通讯员 李保健
今年3月底,横跨潮白河的燕潮大桥正式通车,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上下班的路通畅了许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河北省充分发挥区位、空间、交通、产业优势,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产业承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此落户,河北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行稳致远。
从北京新发地市场搬迁到高碑店的商户王景远目前已在高碑店、涿州、张北累计发展了2500亩种植基地,年产蔬菜8000多吨。高碑店新发地是北京农批产业疏解的首个项目。经过3年多运营,高碑店新发地疏解北京商户6200多户,去年实现交易量800万吨、交易额410亿元。据统计,河北新发地已在河北省发展产销直接对接的果蔬种植基地上百万亩,覆盖河北省80%的县市。
2016年10月18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这个被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单体项目体量最大、建设时间最短等多个头衔的重大项目,因其投资规模、产业带动作用、智能化程度,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标杆。
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的入驻,其辐射功能和带动力为沧州打开了快速增长的引擎。围绕着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个沧州的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已经快速形成规模。2017年和2018年,沧州市汽车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21%、44.5%。2022年,沧州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可达到千亿元级。
借力发力,河北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给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由5年前的11.9∶52∶36.1调整为2018年的9.3∶44.5∶46.2,服务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0.1个百分点。
除了交通和产业,京津冀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力度也在持续加大。河北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2018年,河北省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平均优良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6天,空气质量为6年来最好。
绿色在扩展、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京津冀携手防治污染、共护碧水蓝天,构建起共建共享、标本兼治的生态保障机制,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根基。京津冀交通、产业、生态环保三个重点领域深度协同,发展优势不断叠加。
随着公共服务、共享共建的深入推进,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我感觉自己很幸运。”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张山说。2018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37名新生,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入学典礼,张山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天津对口支援承德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受益者,他们要在天津完成一年的学习,享受天津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既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也写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从医疗、教育,到社保、民政,京津冀近年来签订了一系列协同发展合作协议。随着一个个合作成果落地,区域难点、民生痛点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