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南城县
借来“活水”摘穷帽
本报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彭国正

晨曦微露,江西省南城县万坊镇鄱阳村许家湾村小组贫困户许刚就赶着牛出门了。经过一冬的“进补”,他饲养的牛膘肥体壮。几年前,看着别人发“牛”财,许刚动了心,有了养牛的想法。但启动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在他一筹莫展时,南城县检察院驻鄱阳村连心小分队联系当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帮助他贷款1万元购买了3头小牛犊。在许刚的精心饲养下,如今,3头小牛犊都已长成健壮的成年商品牛,他因此获得政府奖补资金3000元,也有了稳定的收入,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发展产业扶贫,关键要“扶上马”。如何提升金融资金综合效益,解决好贫困户产业基础薄弱、经营风险高、抵押品匮乏等“短板”,促进特色扶贫产业加速崛起?近年来,江西省南城县大力推进金融扶贫,采取政府制定菜单、贫困户点菜、政府奖补的“菜单式”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畜牧业、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通过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在城上村、昆塘村等10个省级贫困村率先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构建农村产权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建立1∶8的杠杆比例风险缓释补偿基金,拿出风险补偿金20万元,资金贷款额度160万元,优先发展板栗种植、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有了致富的“源头活水”。

为确保金融扶持资金不跑偏,南城县扶贫办制定出台配套信贷资金督查办法、产业技术培训办法等,全力帮助享受产业贴息贷款的群众管好、发展好产业,促使产业发展起来、效益凸显出来。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为让贫困户真正享受产业扶贫“礼包”,南城县建立了面向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银行机构与蜜橘、蛋鸡等特色种养协会的合作机制,借助各类协会跟踪种植养殖户经营状况,由协会推荐客户,并通过历年补贴额度、信用状况等多方面考量,核定授信额度,破解了信用社与种养殖户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此外,出台《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办法实施细则》等,从制度保障、政策配套方面,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富民支柱产业给予小额信贷政府贴息和户均最高3000元的基础性扶持补助。目前,全县有953户贫困户获得政府贴息贷款778.58万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100多万元,有560多户通过金融产业扶贫政策实现了脱贫。

要带动产业发展,仅靠农户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的。在开展金融扶贫过程中,南城县积极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捆绑帮扶贫困户,提高扶贫产业贷款质效,从而防止“撒胡椒面”,最大化发挥出资金综合效应。同时,南城县农商行、县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还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扶贫困人口的多少、增收幅度等,增加授信额度和实行贴息奖励,保证扶贫“活水”浇“大田”。2018年,南城县建昌镇姚家巷村麻岭下组贫困户邱小亮在当地扶贫干部的推荐下,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村里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基地产业工人,一年下来,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就超过2万元,逐渐走上增收致富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