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近一年来,生态环境部统筹调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1.95万人次,现场检查各类点位66.6万个(家次)
尽管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
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计划统筹调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人员2.2万人次,覆盖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督,做到压茬式、无缝隙、全覆盖。
生态环境执法局的前身为原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机构改革后,根据生态环境部“三定”方案,内设生态环境执法局,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
曹立平透露,启动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近一年来,生态环境部统筹调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1.95万人次,现场检查各类点位66.6万个(家次),帮助地方查找并移交5.2万个生态环境问题。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还针对2017/2018年度强化监督交办的3.89万个问题,作了逐一核实,并督促整改到位,检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全面排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管控清单内8.03万家企业,发现并推动解决应急预案不落实、不合规问题6394个。同时,组织对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和企业、小火电淘汰等情况开展了专项强化监督,相关情况正在统计和汇总之中。
曹立平称,实践证明,按照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强化监督模式,帮助地方解决了一大批难点、重点问题,有效推动了中央决策部署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地见效。
“尽管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曹立平也指出,秋冬季大气形势确实非常严峻,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稍有松劲就可能回潮反弹。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关键期,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必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将在去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加大力度、优化方式,在持续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强化监督的同时,实施定点帮扶。工作范围包括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39座城市,计划从5月8日开展新一轮强化监督工作。
曹立平透露,与去年相比,这一轮强化监督在总体安排上作了调整与优化。在组织形式上,采取“三位一体”包保机制,由部机关1个部门或派出机构、1个部直属单位、1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3家单位,共同负责包保1座重点城市;在工作职责上完成“三项任务”,即传达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落实,培养锻炼队伍;在工作模式上,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替代地方履行生态环保责任,不干预当地正常工作程序,不打扰地方同志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