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模式——
出口信保助企业出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江 帆
图为中国信保支持建设的莫桑比克马普托—卡腾贝跨海大桥。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为了推动本国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在海外免遭商业或政治风险的一种信用保险。作为我国惟一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拓市场、防风险、补损失的功能,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今天起本版推出“‘一带一路’上的出口信用保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作为国家惟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13年以来,支持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达7124.3亿美元,业务范围覆盖沿线所有国家,为“一带一路”项目出具保单2300多张,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超过27亿美元。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有中国信保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为外贸企业撑开的风险防护大伞;也有为“出海”企业快速融资构筑的绿色通道;还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的互联互通新空间……

创新承保模式助项目落地

莫桑比克马普托—卡腾贝跨海大桥是非洲目前最大的悬索桥,2018年11月10日通车后,把原本160多公里、需要绕行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十几分钟,为当地物流、旅游等行业带来了发展动力。

对这座大桥的建成并快速通车,中国路桥集团副总经理王利军很有感触:“我们85%的建设资金是商业贷款,但在中国信保进入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议价能力,让我们有能力把握这个机会。”

中国信保支持共建“一带一路”6年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信保的支持不仅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了拿下共建项目的实力和底气,而且随着这些大型项目的建成落地,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应。

在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项目中,中国信保针对巴方能源市场特点,推出了契合巴方需求的新举措,在承保模式、担保方式等方面实现创新。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签约项目萨察尔风电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年3月份,塔尔煤田II区块2×330兆瓦燃煤电站首次并网发电。如今,一大批能源项目正在巴基斯坦有序推进。目前,中国信保已承保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项目11个,承保金额149.2亿美元,总装机容量达5400兆瓦。

支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出口也是中国信保发挥政策性金融导向的强项。由中国信保提供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支持的出口芬兰邮轮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94亿欧元,是我国船厂迄今承建的最大型双动力邮轮,属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在项目推动过程中,中国信保根据融资谈判积极调整承保模式,最终推动了贷款协议的签署,支持企业获得了1.55亿欧元的长期贷款,保证造船合同如期执行。

为中外合作打开新空间

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与“一带一路”相关机构签署合作协议50余份,与全球270多家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合作,撬动多元化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累计为出口企业融资超过2700亿美元。

有形的互联互通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无形的互联互通体现在合作平台与机制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信保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签署17项合作协议,并全部纳入论坛成果清单。其中,中国信保与塞尔维亚出口信用保险署(AOFI)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尤其引人关注。

2016年,河钢集团在中国信保支持下完成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收购项目后,企业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开拓和风险防范,并就其信用销售向AOFI投保。但因AOFI规模较小、自身风险承担能力有限,难以单独满足该项目快速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中国信保为该项目在分保模式、保单承保、保后风险跟踪等方面都作出创新突破。2018年7月份,双方正式签署再保险合作协议,中国信保以再保险分入形式承担了超过60%的保险责任。这是中国信保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同业机构的首次再保险分入合作,为中资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第三方市场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保障。

作为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探路者”,中国信保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充分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企业的优势,共同为第三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信保承保的、德意志银行等4家境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奇姆肯特炼油厂升级改造项目已在去年9月份投入运营。在巴西,中国信保已支持中国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为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10个项目提供了融资。这类合作融合了中国企业的优势产能和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经验,汇聚了国际金融机构的优势,实现了多方共赢。

服务地方融入“一带一路”

在西非毛里塔尼亚,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响当当的中国企业。通过中国信保的支持,他们在当地建造了有码头、捕捞、加工、仓储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性远洋捕捞基地,吸纳了2000多名当地民众就业。

近年来,在服务地方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中国信保结合各地特点与优势开展实践创新,促进我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与全国32个地方政府签署了50份战略合作协议。

除了支持渔业发达的福建,在制造业规模居前的江苏,中国信保还支持该省企业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合作,仅在2018年支持江苏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出口便达到205亿美元;在陕西,中国信保为装备制造、能源、农产品等领域的出口提供了政策性保险服务;在云南,中国信保支持保山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谋划“一线两园”内外发展平台。

借助出口信用保险,在地方经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民营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波兰,中国信保为TCL波兰工厂提供了承保金额高达4600万美元的风险保障。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信保自2014年起为广东华坚投资的国际鞋城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如今,该项目为该国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