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搞一个规划管全部,“千村一面”“万屋一样”;一些地方只对朝向路面的外墙进行改造,墙后面的大片房子还是老样子;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老套路中走出来,简单机械地认为乡村风貌提升就是搞搞垃圾清理、粉刷粉刷房子……
不久前,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调度会议直戳痛点,提出“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绝不是集中财力搞少数几个点,只搞立面,而是要实施彻底、系统的全面整治,改变‘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现象。”
201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以来,广西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总抓手,制定了8年规划,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有序推进。如今,通过几年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危房改造、通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等项目,乡村风貌明显改善。
广西民族民俗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平原、河谷、丘陵夹杂交错。“这是推进乡村建设的难点,却也让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办秘书处处长彭书华说:“乡间道路不用全部建成水泥路,就地取材的石板路、青砖路反而更有乡土韵味;房屋改造也无需千篇一律,砖瓦房、吊脚楼更具民族风情;村屯绿化不单只种树,房前屋后也可以种瓜种豆……”
因地制宜的考量中,越来越多的村屯把岭南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之中,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独特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村民采用本土材料、应用本土工艺,保留村落原有的“飞檐翘角马头墙”风格,还融入“坡屋顶、小青瓦、吊脚楼”等瑶族元素;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围村就地取材、修旧如旧,修缮了村史室、民居古宅和知青楼,改造后的古村充满典雅韵味……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村民们不禁感慨:风景好卖钱,“文化饭”更香甜!
不过,由于点多面广,财力不足,加上有些地方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广西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年乡村风貌改造工作大多是在铁路或公路主干道沿线路边的第一排房子开展,所做工作也仅仅是粉刷墙体、“穿衣戴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较为滞后,有不少地方处于规划空白或无序发展状态等。
针对这些问题,2018年10月份,广西召开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动员大会。会上提出,从2019年起,广西将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到2021年,实现对广西全区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目标,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风貌。会议明确,力争到2021年,通过“五大行动”对村庄进行分类改造建设,完成12万个村庄基本整治、1万个村庄设施完善和1000个村庄精品示范,基本实现对全区村庄风貌整治全覆盖。
广西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位于城镇中心区的自然村、已实施整治的自然村、空心自然村、10户以下农户零散分布的自然村”之外的自然村按照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村庄3种类型实施改造。目前,广西已选取了南宁市马山县、柳州市融水县、桂林市永福县、贵港市港南区、百色市田阳县等10个县区作为试点,明确了5个方面的15项试点内容,并从有关规划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中组织选派专业设计人员组成下乡服务分队,深入村屯开展规划设计下乡服务活动。
其中,作为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的主要内容,广西已从3月份开始启动“三清三拆”活动,以确保5月份活动全面推开,10月份初见成效,确保2019年每个设区市至少完成一条示范带改造建设。目前,广西全区已有超过1000个村屯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清理村庄垃圾1.31万吨,拆除废弃建筑等3300多处,20多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