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班门弄斧”又何妨
□ 王皋子

今天出丑,就是为了明天不出丑,学习阶段出丑,就是为了使用时更多地显秀

我有个朋友,业余喜欢翻翻医书,并且每回去他岳丈家,都喜欢聊些医学上的东西。他把这称为“班门弄斧”。他岳丈是位当地远近闻名的老医师,他的小舅子小姨子还有家里的几个亲戚都是学医出身。跑到这样的家庭聊医学,出乖露丑自然少不了,但他却十分得意,因为也就在频频的“出丑”中,他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获得了老丈人不少宝贵的指正。

“班门弄斧”一向为人们讥笑,朋友即便再“弄斧”,也在自己岳丈家。现实中,那些喜欢显山露水、出人头地的人却常常受人冷眼,或被讥为出风头,或被讽为不知天高地厚。那“班门弄斧”四个字仿佛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套得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该显的时候不敢显,该露的时候不敢露,不仅委屈隐忍,还往往错失学习和发展的良机。毕竟,无论是用人择才,还是良师选徒,其实大都得经过了“班门弄斧”这一程序,很多良才还就是在“班门”前不经意间被发现的。

我总以为,“班门弄斧”如果不是为了炫耀,不是因为虚荣,而是为了“抛砖引玉”,讨得高人的指教,那就不仅体现着一种执着的求学精神,也未尝不是一种求学讨教的路径和方法。相传,三国大将周仓在赵云帐下听令时性情骄傲,并不知道关云长。有人就激他:“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牛劲儿来了,大马一提溜,便指名道姓要找关二爷比试。哪想几下交合,便让关二爷的春秋刀法拨拉了一溜跟头!周仓的这个表现就远不止是“班门弄斧”,简直就是对“班门”鲁莽露骨的挑战了。但值得庆幸的正是这一极富挑战意味的“班门弄斧”,不仅让他见识了什么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也让他得以结识关羽这位高人,在后来的从武生涯中向关圣人讨教自然方便多了。看来,真正的“班门”往往并不嫌弃他人前来“弄斧”。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崇尚“温良恭俭让”。这不仅体现着一种优雅的做人风格,也是一种为人的智慧和韬略,是人们无数次通过教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诚然,一个人如果做人温良恭谦,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指教。但凡事总得有个度,讲究个务实。过分拘礼,也显得迂执;过分谦虚,也未尝不是一种骄傲。而迂执的拘礼是很容易成为交流的屏障,很容易错失学习的良机。

出于求教的“班门弄斧”,也不是说“弄”就能“弄”的。“班门弄斧”“弄”得好,固然可以在“班门”前得到肯定,受到鼓舞,但也更容易丢人现眼,贻笑大方。明知会出丑丢脸,还硬着头皮到“班门”前去“卖弄”,没有一点求学的执著,没有一点敢于出丑的勇气,没有一点接受批评指摘的肚量,还真不是件人人容易做到的事情。

人的成长总有个“出丑”的阶段。那些大师高人也不是天生的,都少不得在“班门”前出丑,要不就绝不会有他们后来的成就。在“班门”前“出丑”并非什么坏事,你“出丑”了,师傅才能更有针对性点拨指导。今天出丑,就是为了明天不出丑,学习阶段出丑,就是为了使用时更多地显秀。时下一些机构针对普通人组织的音乐、文学等各种艺术评比,可不都是“班门弄斧”吗?很多选手虽然在“班门”前“出丑”后被“刷”下来,不仅不后悔,反而庆幸自己不仅得到了锻炼,而且得到了名师的宝贵指点。

求学上进,不仅检验着一个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度,也检验着一个人包括挨批挨骂挨讥在内的受挫勇气和承受力。年轻人受得了表扬,更要经得起打磨。经受打磨才能出能力、出水平,更能磨出人的毅力和耐性。我想说,为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班门弄斧”有何不可!倒是我们的社会对那些上进的年轻人更应该多分宽容和肚量,特别是对那些有才有特长又积极上进的青年,更应该多些鼓励,不要动不动套人以“班门弄斧”。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