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踏青不负“春”
□ 牛 瑾

出门旅游是一个拥抱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过程。我们欣赏着自然馈赠的美丽,更应该做一名美丽的欣赏者

春天有多美?樱花、海棠、油菜花、桃花竞相绽放,粉的、红的、白的、黄的色彩绚烂,不少地方的风景随手一拍就能当电脑屏保、手机壁纸。为了拍摄唯美的照片,攀爬树干、折下花枝、摇落“花瓣雨”,伤了环境、伤了春景、伤了游者心,这样的你配得上这样的美景吗?

自古至今,春游就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一个侧影。想到春天,便是唐代王维笔下的“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是宋代欧阳修笔下的“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也是清代高鼎笔下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到了今天,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如果缺了一场与花花草草诗意且浪漫的邂逅,简直有负那明媚迤逦的春光。

只是,一边是美到入画的春和景明,一边是公园郊野内的不文明行为,这样充满违和感的场景年年被批驳,却又年年在上演。为啥?一来,个人素养是不文明行为发生的主因。一部分人对文明“习惯性忽视”、对自身行为过度放纵,为春游踏青平添烦恼。二来,周遭环境的默许和个人行为的破窗效应,又加剧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举个例子,最初或许只有少数几个人为图方便穿越草坪,很快草坪上就会被人为地走出一条路来;最初只有一两张被随意丢弃的废纸,很快那里的垃圾就会成堆,人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我们常说“眼中有景不如心中有景”,这其实是对说景人把自己的细微感触加诸静默风景之上的肯定,也是对千人有千景的赞赏。但若任由不文明行为这样年复一年,最终只能落得“眼中无景,心中何来景”。所以,我们才在提升个人文明素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提升个人文明素养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已足够。出门旅游是一个拥抱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过程。我们欣赏着自然馈赠的美丽,更应该做一名美丽的欣赏者;我们放松地游目骋怀,更应该管好自己的手脚,不因私心爱怜而攀折花枝,不因一时兴起而刻下“手迹”。这些友情提示年年都在说、年年必须说,其实也揭示了一个道理,最大限度地涵养文明,让更多人心中有秩序眼里有规则,任重而道远。

提升个人文明素养不仅需要由内而外的自我修炼,加强规范的制约引导同样重要。将文明旅游纳入文明城市测评;出台“黑名单”管理办法,将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案,对不文明行为人实施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措施……已经在做的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按理说有了前车之鉴,游客应该主动自警自律,但仍有一些人争相“挤”上“黑名单”、被推上舆论的浪尖,恰恰说明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黑名单”瞄准严重不文明行为,那对于践踏花草等一般性的不文明行为,就要严格现场执法、加强媒体曝光,更要鼓励大家不做旁观者、及时制止身边人的不文明行为。

春光不负我,我自不负春光。在绚烂的季节画卷里,最美的风景应该是人。你说,对吗?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