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壮绣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蓝淋(中)在指导绣娘们学习壮绣技法。 朱柳蓉摄(中经视觉)

在广西马山县“壮美坊”壮绣工厂里,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蓝淋带着10余名绣娘飞针走线,她把壮绣技艺传承给这些绣娘,也帮助她们靠这门手艺实现了脱贫。

壮族刺绣简称壮绣,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刺绣技巧。蓝淋出生于壮绣世家,她的奶奶、外婆都是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之下,蓝淋成长为蓝家第5代手工技艺传承人。

1998年,蓝淋辞去工作,在马山县城成立了“壮美坊”壮绣工厂,工厂成为广西壮族刺绣的传承基地。

壮绣手艺厂开业之初,蓝淋一边指导学员学习刺绣,一边带领业务员四处推销产品。可惜壮绣产品无人赏识,一两年时间,工厂仓库里积压了大量绣品。

蓝淋不得不为传承壮绣另谋出路。2001年,蓝淋前往广西艺术学院学习设计,学成归来后又带着团队走遍广西四处寻访搜集壮绣绣品,并邀请不同地区的专业设计师,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壮绣产品中,让壮绣拥有了更多的实用性和时尚感。

2008年,马山壮绣手工艺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政府指定礼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政府指定礼品。

“第一次接到这样重要的订单,又时间紧迫,厂里的绣娘不够用了。”蓝淋说。于是,她挨家挨户地去找绣娘。看到带着诚意来敲门的蓝淋,绣娘们纷纷按照她的要求完成简单的刺绣。较为简单的部分完成后,她再拿回厂里交给更为熟练的绣娘制作复杂的部分。一时间,马山整条街上的人都在飞针走线搞壮绣。

在蓝淋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马山妇女开始学习壮绣,1000多名妇女经过培训,部分成了“壮美坊”壮绣工厂的绣娘。不少绣娘通过壮绣增加了家庭收入,实现了脱贫。

自2006年起,绣娘潘葵便跟着蓝淋学壮绣,农务闲暇时,她仅靠刺绣每个月就能挣1800元。“刺绣时间灵活,在家就可以做,既能带小孩,又增加了收入。”潘葵说。“壮美坊”订单多时,还会以计件方式把产品外包给当地妇女。

2018年3月份,蓝淋应邀到杭州参加阿里巴巴首届魔豆妈妈创业大赛,这是蓝淋第一次深入接触网购。不久,“蓝淋的非遗壮绣”在淘宝“魔豆妈妈公益官方店”上线。2019年3月8日,“壮美坊”淘宝店铺上线。“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让绣品走入千家万户,让千年壮绣焕发新的活力。也希望壮绣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妇女实现居家就业、脱贫致富。”蓝淋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