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19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构清明祭祀文化谱系
□ 田兆元

寒食·清明节负载着强大的文化功能。建立寒食·清明文化的知识谱系与祭祀的实践体系,让节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承担其使命,是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事务

中国寒食·清明节的祭祀文化,与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比起来,要丰富很多,也复杂很多,当然也就有点纷乱,这就很有文化整合的必要。其知识谱系的建立,全民文化共识的达成,十分重要。

中国的端午节,虽然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多种说法,但是纪念屈原成为主流形式,大家是认同的,传播面非常广。端午竞渡,2000多年来,从凤舟到龙舟,其舟船竞渡仪式也是共识。端午节从来就是正能量,几乎没有异议。

但是寒食·清明节就不同,寒食是一个良俗还是陋俗,历史上争议延续良久。清明上坟扫墓与否,分歧也很大。唐朝皇帝提倡,但是臣子反对,如韩愈认为扫墓不合古礼,言论多有批评。直到顾炎武时代,他还在《日知录》里斥责扫墓行为。这种矛盾是礼俗制度的坚持与与时俱进的矛盾,也是不同价值观的矛盾,以及权利诉求带来的矛盾。

寒食·清明节负载着强大的文化功能,我们不能在吵吵嚷嚷中,忽略了清明文化传统的传承。建立寒食·清明文化的知识谱系与祭祀的实践体系,让节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承担其使命,是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事务。

家国情怀

寒食·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成员祭祀权利平等的重要节日。在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的制度体系里,平民祭祀先祖、感恩前辈的权利十分有限。有权有势的人在庙里祭祀祖先,没有庙的庶人,墓祭上坟是无奈的选择。唐人建立这样的制度,给了上坟和墓祭以合法性,这是大唐王朝的胸怀。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的设立,实际上是继承了这一伟大传统。清明节对于社会道德建设、家风建设的意义不可估量。国家层面祭祀先烈,是对为国家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的缅怀和报恩;国家祭祀炎帝黄帝伏羲女娲,是对于人文祖先的缅怀与感恩。清明祭祀的微观与宏观方面都是做得较好的。

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等中观层面是民众赖以生存的机构和土壤,是一个值得感恩的处所:单位提供了个体的生活资源,为生计、发展所系。这些企业、单位和学校等,都有其开创者与牺牲者,是单位和地方的先贤、乡贤。地方与单位的参与构成了清明祭祀的强大腰身,构建了清明文化的完整谱系。以高校为例,近10年来,能够开展高校先贤祭的院校,从最初的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倡议的8所高校,到现在30多所高校联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等,可谓阵容强大。中观层面的清明祭祀活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立中国寒食·清明节的“国家—地方与单位—家庭”的祭祀系统十分迫切。

多彩文化

相关传说与神话是节日必须讲述的话题。相对于屈原投江、龙舟拯救、粽子祭祀故事系统广泛流布,介子推护卫晋文公、隐居绵山、火焚致死的故事,知名度在当下要低很多。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播极其广泛,龙舟、粽子作为两大节日符号与仪典,每年端午节都要辉煌上演,都在讲述屈原故事,这就是行为叙事与景观叙事。然而,寒食·清明的起源故事传播相对来说力度不够。

对于清明节来说,节日的主角不是介子推,而是国家层面的黄帝、炎帝、孔夫子,家庭层面的列祖列宗,以及社区层面的乡贤先贤。对于山西之外的地区,寒食·清明节的故事主角叙事分散,介子推故事怎么能够广泛传播开去呢?清明节缺乏整体性神话传说的有效推广,缺少整体性节日食品系统的认同,缺少对多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起源英雄对象祭祀仪式的弘扬,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清明祭祀应该是一个系统,不是零散的小型活动。在寒食·清明的叙事谱系里,首先是节日发生之灵魂人物应该得到祭祀。清明祭祀神灵的第一位应该是介子推,他是寒食·清明之神,忠孝之魂;其次是炎帝黄帝孔夫子等,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然后是各地乡贤先贤,他们是忠孝文化的地方楷模;最后是各家各户的列祖列宗,是各家各户最需要感恩的对象。这是4个层次的祭祀对象,前二者是中华民族需要共同祭祀的,第三层次可以各地不同,第四层面各家不同。这样便形成了统一的、多彩的寒食·清明文化。

确立谱系

寒食·清明代表人物介子推的忠孝节义及其广泛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介庙、介林、绵山等文化圣地两千年传承,是重要的文化景观。介子推信仰应该学习妈祖信仰的模式,建立祖庙与分灵制度。天下妈祖,祖在湄洲——这个制度在世界上几千座妈祖庙之间是得到广泛认同的。

我认为,应该以绵山圣地为中心,以介庙、介林、介墓等景观为核心载体,建立介子推祖庙与分灵系统,改变介子推祭祀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发布核心的传说故事系列,以及神像、仪典规范,让清明祭祀成为一个统一的多彩的文化谱系,让民俗的语言叙事、仪典叙事和景观叙事统一起来。从南北朝到唐代,许多帝王亲临介庙,或者派员来到介庙,祭祀介神。本来全国各地都有介庙,但是目前介子推的文化空间主要在山西地区,有必要让介子推再次走出三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寒食清明的知识谱系有待系统梳理。弘扬寒食·清明文化,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中心主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