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平淡呈现绚烂
□ 梁剑箫

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发掘更富散文化、诗意化的戏剧性,才会更加深刻地体察人内在心理微妙变动,也更贴近现实主义本质

热映的《绿皮书》是难得的现实主义电影。影片通过黑人钢琴家和白人司机的价值观冲突,以正剧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种族歧视事实。不由引人深思:何为现实主义电影?如何设计这类作品?

按照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美学观,现实主义并非类似新闻纪录片的客观呈现(即使存在这种客观),而是日常人物和事件的诗意化暗示。也就是说,现实主义电影总是试图逼近真实世界,绝对不愿扭曲生活本身,将艺术手段隐藏于叙事过程,以高度写实精神,表达我们对于世界的多样化信念和态度。从世界电影史发展进程来看,这类电影并不鲜见,不乏名作,诸如《魂断蓝桥》《毕业生》《七武士》等。

剪辑、摄影、表演、场面调度等视角,都是电影写实的重要维度。但最基本的设计逻辑,还是戏剧性。说白了,就是如何选取叙事角度,才能让这类影片更贴近真实生活,有“戏”可看同时更具韵味?

上乘作品追求潜在、内隐的戏剧性。相当一部分标榜“现实主义”的影片,均以“重、浓、显”的风格为标杆,集中性、紧张性以及曲折性十分强烈,戏剧冲突张力十足,引人入胜,放映效果不差,却过于“接近戏剧”,难以“接近生活”,无法深层次把握戏中人的精神内涵。

不妨借鉴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观念。他强调在平静的日常生活中发掘更富散文化、诗意化的戏剧性,才会更加深刻地体察人内在心理微妙变动,也更贴近现实主义本质。例如,一位孤坐海边深思,聆听命运和灵魂支配的青年,纵然没有具体戏剧动作,但和那些谋杀了帝王的刺客以及赢得战争的将军相比,他确实经历着一种更加深邃、更加富于人性和更具有普遍性的生活。这绝不是说刺客和将军不能成为现实主义电影角色,而是说在刻画他们激烈的动机、行为和生活时,不必那么直观,而应通过更“轻淡”、更写意的镜头,让叙事貌似风平浪静,观众却能真切体验着地动山摇。如此一来,写实过程将更富想象力,美学张力也更有创造性。

电影《地久天长》就很典型:两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原本亲密无间,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其中一方痛失爱子。作为直接责任人的另一方,产生了难以消除的愧疚和负罪感。从此,双方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隔阂与疏远。最后,当责任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当年真相时,那距离感和陌生气息才缓慢消散,两家重归于好。在叙事时,影片运用了大量“既轻且淡”的情节,有些表现手法甚至是反戏剧的,却很逼真。导演通过多样化镜头配合,考究地控制节奏,再依托最平稳和单调的家庭生活,描摹出异常深刻复杂的人物心理变化。观众看不到极致的动作和语言,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这舒缓、渐变、皓月徐风式的戏剧风格,正是该片荣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的秘密所在。

清代戏剧家李渔有言:“山穷水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具备。”忠于写实不难,难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难在如何隐藏那狂涛骇浪,用平淡呈现生命中绚烂之极的底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