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易纲对话雅各布·卢——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本报记者 袁 勇

最近一年里,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了哪些进展,金融业开放之路该怎么走?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与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就这些问题展开高端对话。

易纲表示,当前,中国金融业开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4月,人民银行在博鳌代表中国政府宣布的金融开放时间表中的11项具体措施,目前绝大部分已落地,极少数尚未落地的,其修法程序已到最后阶段,相关申请的受理工作已经开始。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取得明显进展:瑞士银行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实现绝对控股;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标普公司获准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运通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合资公司,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已经审查通过。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肯定和认可。”易纲表示,2018年,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增加近6000亿元,目前总量达到约1.8万亿元。去年6月和9月,我国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彭博公司确认将于2019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

易纲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在有效推进中,中国将坚持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对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越来越适应浮动的人民币汇率。

尽管如此,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依然势在必行。易纲说,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这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如何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易纲认为有5点考虑:坚持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金融业开放的制度规则,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完善金融监管。

“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易纲表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

雅各布·卢对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当中国金融系统更加融入世界以后,与市场进行及时的沟通非常重要。各国央行负责人都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与市场进行沟通,需要把政策背后的理据详细地向国际人士做出解释。

雅各布·卢认为,金融业开放过程中,要警惕发生传导风险的可能。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11年,但人们不应忘记其中的教训,中国金融业开放应该从这些教训中学习,往前推进。

在谈到金融创新时,雅各布·卢表示,对于金融创新,不应该用“开红灯或者开绿灯”的方法进行“一刀切”。政府不应遏制技术发展,而是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支持者,让新技术更加稳健,让金融交易更加安全。

“新技术冒头的时候,没人能说得准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只能借助经验判断。如果新的金融技术对用户的权益构成了威胁,对金融交易造成了冲击,就应该相应地进行监管调整。”雅各布·卢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