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湾里有个“高攒劲”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曹应森
高升在喂牛。 曹应森摄 (中经视觉)

昔日的贫困户,如今摘掉“穷帽”变身脱贫示范户,被大伙儿称作“高攒劲”(“攒劲”为当地方言,意为能干),甘肃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涝池村宋湾里社的高升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人生会发生如此变化。

西巩驿镇是陇中安定区最干旱的乡镇之一,大山深处的宋湾里人生活更困难。高升家在50多户人的宋湾里是最困难的。

为了摆脱贫困,高升和妻子杨玉梅商量分工,妻子在家守地块,他走出家门去闯荡挣钱。但是,杨玉梅患有癔症,发病时连自己也照顾不好,更不要说从事劳动生产了。家里一年的收入还不够妻子治病和孩子读书的花销。

2008年,高升赊欠600元买了一头母牛犊,决心靠养殖改变贫困现状。

2014年,高升靠养殖除了还清赊欠款,还借助国家实施危旧房改造补助的资金和自筹资金翻新了旧房子,建起了一大两小共3间新房,儿子高海军也在学校学习电工电焊技术。2014年底,高升一家终于实现了脱贫。

“戴上‘贫困帽’是我的一块心病,总觉着在庄里人和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摘掉了‘穷帽子’,真是一身轻松。”高升说。

摘掉了“穷帽”,高升决心赶着牛羊奔富路。

四五年前,陇中地区农村掀起了建合作社的热潮,高升也在宋湾里牵头建起了养殖合作社。他以原有的6头牛为基础,于2015年9月份登记注册“定西宋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6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定西农商银行的扶持下,高升贷款20万元建起了养殖圈舍4栋、300平方米青贮池1座,又购买西门塔尔肉牛4头,还吸纳村里4名合伙人各注资20万元“抱团”发展。

2017年,高升把承包的17亩耕地全部用于种植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收购并销售育肥牛6头,收入5万元左右;用1.2万元引进良种羊20只,年底基础母羊存栏40只,出栏羊羔30只,收入2万元。2018年初,高升被西巩驿镇评为脱贫典型。

看着村里还有摘不了“穷帽”的村民,高升认为自己有能力帮扶他们,便决心带动他们一块儿脱贫摘“穷帽”。

宋湾里社50岁的高孔明患有智力残疾,是特困供养对象。两年前母亲去世,全凭84岁的老父亲照料衣食起居。2018年,政府为其投放的6只羊因难以养殖,成为一家人的负担。高升伸出援助之手,为高孔明代为养羊,还给他分红1000元。截至2018年9月份,高升共为包括高孔明在内的6户无养殖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代养基础母羊36只。

“有合作社带动就是好,技术、销售都有合作社支持,今后咱可以放心地养牛羊了。”贫困户王乾斌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