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日疲劳症候群
□ 李咏瑾

“想假期不累,就不要将它从平淡生活中割裂开来”

休假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成为一个悖论。有的时候假还没开始休,就已经遥遥预见了结束时的身心俱疲。

但挡不住人们还是对假期乐此不疲,毕竟假期是庸常人世间稀缺的黄金与阳光,闪烁着直指人心、妥帖肺腑的光芒。每次大小假期尚未开始之前,大家的渴盼简直进入烈火烹油的倒计时,一半是工作的疲累确实让人难以忍受,另外直接与KPI挂钩,各式传媒的煽动与诱导怎么震撼怎么来:旅游、美食、购物、通宵达旦欢宴……休假、休假!大家群情激昂:我们要休假!不是为了休假本身能干些什么,单是“休假”这两个字,就能激起大家无穷无尽(假想中)的巨大幸福感。如同啤酒上嗤嗤作响的泡沫飞溅,这种还没进入假期时的幻想,是一段假期最让人觉得开心的时刻。

真的进入假期,大多数人就不知不觉地滋生出一种微妙的焦虑:假期如此宝贵,一定要过得有意义!

现代人的“有意义”,无非是要“有所得”,就跟金钱的增值一样:亲密关系的增进,美景的遍览,包括每一口美食切切实实地咽入喉中,年轻一点的孩子们崇尚热烈的聚会,或是通宵困得要死还不忘追剧、打游戏。大家当时都是愉快的,而很少有人想到“得到”的过程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消耗”,“得到”的最大化意味着“消耗”峰值的来临。

就这样假期过去,难以持续的快乐转瞬即逝,只留下一地鸡毛,面对扑面而来的工作,人们累上加累,俗语说得好:“没有比刚刚度完假的人更需要再来一次假期。”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假期一开始原本是想好好放松,让自己休养一下,怎么又成了一个逢立必倒的Flag?

其实,“假”在古意里从叚,叚者,借也。假期,本就是从平淡生活中借来的日子。想假期不累,就不要将它从平淡生活中割裂开来。社会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们目不暇接,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又难以一一消化,这种随时会被热点抛离的焦虑,才是现代人心累的根本原因。

要想假期不累,就要善于给平常的生活补上短板。疏于对家人的陪伴,那就在此刻沉浸于对家人的陪伴中,家人并不需要你骤然升温,带他们脚不点地地出游购物,就在此刻这片阳光下,看杯中的茶叶回旋、飘升、舒展,静静感受到彼此就很好。疏于对朋友的问候,那么安排下片刻小叙或是一番长谈,聊工作、聊生活,甚至无关宏大的命题,就聊聊前几日吃过的小菜滋味绝佳,“走!再去来一盘”。疏于对爱情的关照,那无论男女,此时大可互相问候一声,缘在还聚聚,倘若缘散,各自安宁也不错。而我发觉自己疏于对书斋的打理,窗前植满的兰花已经有点萎谢。我在重新浇遍水的大花盆前站了好久,听着泥土吃水的簌簌声,觉得自己的内心重新得到了滋养。这也是为什么陶渊明素日很忙的时候天天在南山下往来,但他只有“悠然”下来,才真正见到了“南山”。

主动式休闲和被动式休息的分界就在这里,不在于一定要做些什么,而是要善于剥离外界的附加,素心所往,虽在城市,仍有山林之致:游玩,只为放松;购物,是打心眼里真正喜欢,拿回家好好使用;访友,没有任何事由,只是有两三心曲想为你抒发,甚至于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我们日常的生活不是缺乏味道,而是滋味太过浓烈,浓烈到让人们口舌麻木;那就把假期过成一杯让人心明眼亮的淡茶,在含蓄的芬芳中松弛紧绷的神经,温暖劳顿已久的身心,然后假期过去,生活的精彩纷至沓来,把新的压力当成一道滋味丰富的“大餐”,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励志?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