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公里、车程3小时,这是北京与河北海兴县苏基镇张常丰村之间的距离。8个多月、13张车票,记录了张常丰村第一书记、国家信访局督查室副调研员张巍婷奔波两地的足迹。
2月3日,记者到达张常丰村时,正赶上张巍婷牵头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屋外寒气袭人,屋内气氛热烈。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特色养殖、盘活闲置土地、加强平台推广……持续一个半小时,3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上,退休干部、企业家、大学生等踊跃发言,张巍婷积极回应并记录下来。
“第一书记为村里带来的宝贵财富之一,就是点子。”海兴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苏基镇党委书记王云龙对记者说,张巍婷一来就把村口闲置多年的小学旧址改建成了村文体中心。她还带领村民开辟致富路子,做强特色农产品,把“盐疙瘩”变成“金疙瘩”。
张常丰村农田是盐碱地、旱地,庄稼产量低,卖价也低,张巍婷却从中看到了机会。“村民种植的麦种‘大红王’不浇水、不打药,口感筋道,天然无污染。”她带着村民奔赴多地研究改良品种,从北京请来专家讲课,带领村民做深加工,推出了石磨小麦面粉、黑麦粉等特色农产品。
张巍婷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最长两个多月没回过家。她提出“中国好面在海兴,海兴好面出常丰”的口号,申请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还在微商平台上开设“驻村扶贫书记推荐张常丰农产品”店铺,在村微信公众号中设立“书记商城”专栏,为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目前,“张常丰”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初显,已累计销售近10万元。春节期间还掀起销售小高峰。
回顾“第一书记”生活,张巍婷感触颇深:“虽然工作很累,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只要咱们有思路就能解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最幸福的事儿!”她信心满满地列出2019年的计划,“我们要在村里建个石磨食品加工企业,把特色产业做深做强,再通过做大电商平台、对接超市、参加展销会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路,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