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十七届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与会专家表示——
以活跃的微观主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熊 丽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挑战”。来自国家部委与重要职能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及知名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应对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以下为精彩演讲摘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

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有一条改革主线十分清晰,那就是始终致力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实践证明,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激发得越充分,经济发展就越好。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3处提到“微观主体活力”。这表明,党中央将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作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要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就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加快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破除对民营经济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激发企业活力。具体来说,一是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为微观主体拓宽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二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微观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加快推动国资国企改革

我国经济增长依然潜力巨大。尽管由于发展阶段变化增速下降了,但我国依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大量研究都表明,我国无论从供给条件还是需求条件来看都具有诸多独特优势,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改变。只要能根据环境变化和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政策,及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就一定能促进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为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深化改革。首先,要着力构建优质优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第二,要着力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与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升级方向、方式以及产业优胜劣汰的直接干预;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第四,要切实加快对支撑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且具有基础性作用的重大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

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刚:

切实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最小的单元,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必然要求。

首先,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要算大账,不能只算自家的小账。要认识到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与意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风险源之一。

第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做好自己的生意,更要回应社会关切。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成功不是互相矛盾的。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长期来看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经营水平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要真抓实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宏观层面的概念。绿色、效率、创新,这些“宏观概念”实际上都体现在微观层面上,需要每家企业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实现。切实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应成为所有企业应对未来发展时谨守的底线与原则。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