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胳膊肘的朝向
□ 甘正气

“肘”,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外面突起的部分是也。

人的胳膊肘本来是向外的,有句俗语就是“胳膊肘儿朝外拐”,字面是写实派,意思却非中性,比喻不向着自家人而向着外人,这自然不是什么赞美。

这句俗语的出现频率很高,往往以否定形式出现,冠以“不要”“不能”“不可”等词。例如,倘若你吃了一盘菜,你就得对餐厅老板的亲人产生感情,甚至要有绝对的信任与无限的信心,适当的时候要对其给予同情,表示声援,为其辩护,倘若有所质疑,则会被人赐予这一金句:“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啊!”

至于这一盘菜是餐厅免费提供的,还是自己掏钱买单的,则没人会问;至于事情本身的是非,更不在讨论之列。

只要因为种种标准,可以划到同一个圈子,则必须对同圈的人支持。标准则五花八门,可以是户籍、学籍、国籍,也不妨是地缘、姻缘和血缘,同姓、同行与同好都可以成为宣称“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的最强有力的理由。

规则太过繁多,懒得去查阅;道理太过复杂,无心去辨明,“非我圈内人,其心必异”,最为简单实用,只要找到一个共同点,能够划到同一个圈即可,管它善与恶、曲与直。如果有人敢于疑心,则找条标准,借此把他也划入某个圈子,然后理直气壮提点一句:“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啊!”他马上就范,屡试不爽。

这其实也是一种“圈子文化”。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能让人纵横四海、驰骋五洲的,是道理以及由此细化的规则。

若是坚持“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的思维,是注定走不远的。因为往远了说,大家都是地球人,不存在自家人与外人之分;往近了说,“圈子”是可以交叉的,你和餐厅老板可能都是“同乡圈”的人,而你们一群共进晚餐的人又都是“同学”这个圈子的,依据“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这一戒律,一旦餐厅老板和你的同学发生争吵,你的胳膊肘儿到底应该朝哪里拐呢?如果你觉得同学更亲,餐厅老板是否可以对你大喝一句:“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我们是老乡!”

这对解决纠纷以及未来可能的纷争有用吗?

如果万事都用“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来让人站队,也就无所谓对错了。

或许就会涌现更多的蝙蝠,一时说自己是鸟,一时说自己是兽,甚至可能说自己是鱼,一种飞鱼。能混进的圈子越多,则越安全,因为在任何场合,他可以对任何人号令:“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这时,世界属于最会混圈子的人。

可能到那时,连“1+1”等于几都没有答案。因为说等于3的人会对说等于“4”的人说:“不要胳膊肘儿朝外拐啊!我们都是不用脑子的人啊!说等于2的都是用脑子的啊!我们怎么能跟他们一样呢?”

有的话说着非常顺畅、滑溜,但却不一定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牢记康德这句拗口的真理吧:“只有能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的准则才能成为准则。”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