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投资增速放缓,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穿越资本“冬天” 精准投资未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轶辰
光伏龙头企业隆基股份位于云南楚雄的单晶硅片工厂。当前,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仍然受到资本的青睐。 本报记者 王轶辰摄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氪空间是以联合办公为载体、社群为纽带的企业服务平台。近几年,随着“双创”的快速发展,联合办公空间正成为中小企业入驻的重要选择。本报记者 王轶辰摄

面对“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的现状,创投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资金、优质项目向头部创投机构和行业龙头的投资部门进一步集中。尽管资金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业者融资的难度,但是有助于倒逼创投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到专业化运营时代

“2018年看过的项目不算少,但是最终签订投资协议的项目屈指可数,一些可投可不投的项目,考虑再三后都选择放弃了。”一位风投机构的投资经理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现在基金的投资风格趋于保守,大家都很谨慎。”

面对“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的现状,创投行业的前景正变得扑朔迷离。专家表示,市场资金的缩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机构投资和创业者融资的难度,但长远来看,可以挤出创投行业长期积累下的泡沫,倒逼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型到专业化运营。

创投行业降温

“去年以来,创投行业急速冷却。在经济下行、金融去杠杆等多重压力叠加之下,创投行业的募资、投资、退出难度增加,可以说行业进入了艰难调整期。”深创投创业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乔旭东坦言。

在募资方面,近一年的突然“抽水”,让行业无所适从。随着去杠杆、控风险成为金融政策的主基调,尤其是去年4月份“资管新规”出台,对投资非标资产的限制性规定,导致银行等募资渠道被掐断,先前银行理财资金池的资金很难再流入创业投资行业。同时,在金融去杠杆和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作为LP(有限合伙人)的许多上市公司、私营企业主现金流陷入紧张状态,对创投机构的后续出资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投资机构数量的激增和一级市场估值的高企加大了机构投资难度。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去年8月底,全国共有1.4万家私募股权及创投管理人。而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IPO发行节奏加快引发投资机构哄抢PRE-IPO项目,去年上半年机构又哄抢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数量多,再加上哄抢项目,直接结果是项目的估值过高,甚至透支未来多年的成长。”乔旭东说。

退出方面同样不容乐观。2017年10月以来,IPO审核通过率大幅下降,许多已报会的企业因种种原因不能满足新的要求,无奈被迫撤回申报材料。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审核通过率只有49%左右,而2017年同期的审核通过率超过80%。同时,减持新规加大创投股东退出难度,延长了退出周期。

在中国投资协会股权与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健看来,这一两年胶着的状态都是因为资金紧张,但是放到长期来看,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过去模式创新的投资远大于科技创新的投资,很多值得推动的技术创新没有得到有效投资,导致了很多泡沫。

记者采访的多家创投机构普遍认为,受多方因素影响,今年募资数量和金额下降趋势还可能延续,创投行业资金面持续吃紧是大概率事件。

机构积极应对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创投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马太效应日益凸显。资金、优质项目向头部创投机构和行业龙头的投资部门进一步集中。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残酷的市场环境下,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投不出优秀项目、融不到资金的机构,将不会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被淘汰是必然结局。

随着投资机构管理规模的扩大、管理团队人员的大幅增加,管理的难度会加大,管理机制的灵活性会降低,优秀的头部机构或行业龙头的投资部门可能会裂变出新的投资机构。此外,在一些综合性的机构里,也可能裂变出一些专注特定领域的投资机构。

“市场将会重新洗牌,一大批机构将被市场淘汰,大机构会越来越强,小机构会越来越精细化。”赵健说。

对于被投标的而言,乔旭东认为,一方面,创投机构会优先考虑投资头部标的。从市场案例情况来看,高科技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而且是大额融资。例如,大疆、商汤科技屡获巨额融资。另一方面,创投机构会选择考虑投资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创业企业,门槛壁垒较低、模式创新容易被模仿的创业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会加大。

记者注意到,面对市场的变化,不少头部机构都做出了针对性调整。以深创投为例,首先是放缓投资节奏,对估值过高的项目谨慎投资。其次是持续坚守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不追风口,深耕特定领域,坚持专业投资,挖掘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并与企业长期陪跑,赚取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回报。再次是稳步推进国际化投资业务。“在当前国内项目估值高、退出难的环境下,境外项目的投资性价比日益凸显,退出渠道相对也更加通畅。”乔旭东说。

投资回归理性

近20年来,中国的创投行业经历了从星星之火到遍地开花、从在黑暗中摸索到行业蓬勃发展、从小众市场到万众瞩目的过程。今天,创投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创投机构过去的万金油式投资、财务逻辑投资将难以为继,精细化运作、专业化投资才是创投机构未来生存的根本。

过去几年,由于大量资本涌入,导致一级市场项目严重“通胀”。过量的资本倾注,不仅扭曲了一些公司原有的发展路径,而且也对创投行业自身所追求的财务回报带来巨大打击。如今市场环境变差,日积月累的问题全都暴露了出来,不少机构开始发现,钱突然变得不好赚了,以前的投资方法行不通了。

“早期,由于市场环境比较好,使得许多原本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进入创投行业,甚至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信息差红利和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很多机构开始不适应。”赵健表示,中国投资机构的专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最重要的是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机构转型,赵健告诉记者,投资机构应该往两个方向进化:产业垂直的专业化和阶段分工的明确化,“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情,要求基金从头跟到尾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做好分工就可以了,有负责早期的,有负责中期的,要保持这种良性健康的阶段性分工”。

赵健还表示,投资模式也要脱虚向实,回归理性,“国家发布了新兴战略产业规划,要着重研究”。

至于市场上对资金缩减会影响到国家“双创”战略的担心,乔旭东表示,“双创”战略不是靠资金堆砌推动的。资金缩减只是加速了创投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整个创投行业朝着价值投资、专业投资转变的方向没有变化。在这一轮清洗之后,也许会是一个更加健康的创投生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