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大数据打造 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 常 理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并由此改变着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空间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何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社会治理,使城市发展与运行更加智慧、安全、可靠?在第二届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南京智库峰会上,与会嘉宾展开交流。

“有了大数据,城市治理不再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等模糊治理了,正向着精准预测、智能决策的精准治理迈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徐志发说。他认为,国内很多城市掀起的“城市大脑”建设,实际上就依托于城市大数据。比如,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通过大数据智能调节交通信号灯,给车辆安装传感器等方式,有效提升出行效率。

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勇介绍,南京市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全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1亿条。同时,整合46家部门单位的服务职能,集中提供100多项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化科技改革,全市1.4万个政务服务80%实现网上办理。

“我们所讲的治理,是共建、共享、共治。希望通过互联网,方便政府服务群众。同时也希望消费者通过参与来共享治理结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是数据的使用者,也是数据的贡献者。”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肖雪告诉记者。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认为,运用大数据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治理更精准、更具前瞻性,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达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协调管理和执法督查局巡视员邱国栋指出,要坚持依法治网,确保大数据应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对大数据安全使用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仍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落地。要坚持技术、政策、法治、监管一体推进,统筹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数据流动监管、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