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襄阳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以减量化增长推进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通讯员 望少辉

日前,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支持湖北省襄阳市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站在带动区域绿色崛起的新起点,襄阳正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转型升级。

位于汉江中游的襄阳是鄂西北及汉江生态经济带的中心,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创造了全流域20%以上的经济总量。然而,襄阳也有“成长的烦恼”:供地率长期居全省后列,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污水直排江河现象堵而未绝;PM10、PM2.5指标居高不下;城市供水损耗率有的高达40%……改变这些状况,是襄阳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着手做好的“头道工序”、基础性工程。

去年12月份,襄阳市委作出《推进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推动减量化增长,实现转型升级,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说,要通过减量化增长,引导襄阳在绿色发展上、在质量变革上、在高质量增长上走得更快一点、更稳一点。

所谓“减量化增长”,简言之就是双减少、双提升:即推进经济增长率与能耗、物耗增长率反向运动,单位产出能耗、物耗与废弃物排放“双减少”,GDP中的绿色颜值与科技含量“双提升”。

为了让这一抓手落在实处,襄阳并没有止步于概念,而是“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通过一个个项目,一个个工程,将新发展理念落小、落实、落地。

资源集约循环利用迸发“内生活力”。襄阳着力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着力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切实把垃圾变资源,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把“头痛”区域变成价值富矿。该市打造谷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老河口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催生出20多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形成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再生塑料、再生橡胶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多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废铅、废铝、废钢铁、废塑料橡胶资源利用率均达90%以上。

节约用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回收……以此为突破,襄阳正在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荣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根据《襄阳市创新农业减量化增长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通过创新农业减量化增长机制,到2020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3;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5公斤,化学农药使用量年减少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稳定粮食产能100亿斤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达到55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基地达到38万亩。

持续技能改造促进降本增效,“襄阳制造”加速“智变”。襄阳市委、市政府大胆采用单位GDP资源消耗等刚性指标约束,引导企业向新经济转向、招商引资向高质量靠拢、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高层级攀升。

襄阳将技改作为“双减少”“双提升”的基本路径,出台鼓励企业技改的“金10条”等政策,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今年以来,推进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82个。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数字化生产线100多条,数字化生产车间示范企业35家,循环经济试点12个,培育行业细分冠军47个,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0个。新动能,正成为襄阳经济的一抹亮色。

经过技改,“襄阳制造”享誉全国。金鹰重工成为铁路工程机械行业全球领导品牌,国内每15公里铁路就有一台“金鹰”产品,智能轨道检测设备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宇公司不断突破固有列装领域,实现从单一服务航空到跨界服务“空、海、陆、宇”,先后承担200多项国家研发项目,较好服务保障了国防重点型号研制。航天42所为国之重器“神舟”“天舟”提供全套结构密封系统。

襄阳创新减量化增长的制度供给,不遗余力寻找减量化增长模式的突破口。对政务流程“做减法”,就是为发展效率“做加法”,该市相继实施81项“只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完善“互联网+放管服”一张网,540项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申报、实时预审、扫码办结等措施,大大提升了准入准营便利化。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彰。保税物流中心实行“出口退税电子退免更”,襄阳“无申请退税”做法被国家相关部门向全国推广。

襄阳着力搭建助推减量化增长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10家国家级、20家省级检测认证中心,入驻130多家检测装备企业,对工业品、消费品、进出口商品、生命科学等四大领域产品检测认证,服务企业减量化增长。目前全市建成11个国家级、136个省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7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4个国家级、13个省级科技孵化器;5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累计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0个。近两年来,共有592家企业登记备案高新技术产品933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08家。

该市还设立汉江产业基金,以15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20多亿元,开展人才对接、科技帮扶、创业辅导、企业家培训等活动,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75个,为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撑。

通过减量化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襄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8.2亿元,同比增长7.6%,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单位GDP地耗比上年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