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民生之基——
中国推进地方病防治谱写新篇章

大脖子病、大骨节病、包虫病……这些地方病曾长期困扰着一方民众。

为了打赢防治地方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数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将地方病防治与扶贫工作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措施相结合,地方病流行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大幅降低,全国94.2%的县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基本消除。

因为小时候患有大骨节病,陕西省永寿县甘井镇东旦村村民俎秋娃曾经只能趴在地上“走路”。曾几何时,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血吸虫病等多个地方病在一些地区流行,全国不同程度地遭受地方病危害。

近年来,国家将地方病防治工作与扶贫工作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措施相结合,国务院持续出台多个防治规划,通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健全完善防治网络,大力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大多数地区的地方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94.2%的县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在全球采取食盐加碘措施的128个国家和地区中处于领先水平,建立了完整的碘缺乏病监测系统,2018年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人群碘营养监测全覆盖;水源性高碘地区有90.8%的县非碘盐食用率在90%以上。

地方病具有地域性,重病区基本分布在贫困、偏远农村,往往越贫困,病情越重,形成“因贫致病、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说,现在国家各相关机构大力宣传包虫病防病知识,新的患病人口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康复也间接增加了病区群众防病知识。统计显示,在包虫病流行较重的四川藏区,群众总体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2014年的73.13%提高到2017年的89.77%。

大骨节病在陕西省流行较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原主任殷培璞生前曾带领团队克服困难、长期扎根病区,对大骨节病病因及防治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按照殷培璞教授‘吃杂、改水、讲卫生’的综合防治方法,现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已经没有大骨节病人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雄说。

通过“截骨术”,俎秋娃站了起来,还学了一门钉鞋手艺自食其力。受益于地方病防治与健康扶贫,不少病区群众摆脱了多年的疾病困扰,重拾生活的希望。

由于导致我国地方病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难以根本改变,专家指出,必须建立可持续防治地方病机制;避免病情反弹需久久为功。

《“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正在继续推进。根据规划,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保持基本消除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状态,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水源性高碘和饮茶型地氟病危害。

文/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陈 聪 鲍晓菁

(据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