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一定会去城市”
讲述人:马新洪
1978年8月18日出生,小学四年级文化
我小时候种过“火山地”,就是在山上找一块地,烧去杂草,用来种苞谷或者芋头。爸爸领着我去背盐,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我们走了3天,在山上过了两个晚上。我有两个妹妹都生病去世了,也是因为不通路,她们病重送县里医院,爬山又爬不上去,还没有送到县里就不行了。
1999年村里通了公路。现在,我每年至少去一次县城。坐车到县城也就5个小时,比过去快多了。现在的日子,和我们父母那时比起来,那真是天差地别!
2002年我结婚时,家里买了电视。2011年,我有了手机。我和媳妇都注册了微信。我们坐在火塘边拿着手机就能和远处的朋友聊天。
我有3个女儿,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四年级,最小的一岁半,我的小孩子一定会去城市。 (本报记者 魏永刚整理)
“对象还得自己找”
讲述人:马新强
1988年3月5日出生,初中毕业
2006年我从贡山一中初中毕业就回村了。这些年和父母还有哥哥,一起到林下种草果。上初中前,我都没有离开过独龙江。公路没有修通,我连县城也没去过。
父母60多岁了,种草果费时费力,我想走也走不了。去年家里买了一台割草机,可以省出人力来,我还是想出去打工。我文化不高,技术活干不了,但我愿意学习。如果能到工厂干活,干啥都行,需要啥就学啥,我愿意学。
我有过一个对象,是父母定的。相处一阵子,两人都感到不合适,就分开了。对象还得自己找。大家都说缘分,缘分也得自己去找啊。 (本报记者 魏永刚整理)
“我们和父辈不一样”
讲述人:江 毅
1998年4月8日出生,初中毕业
我去年从贡山一中初中毕业,今年3月份到乡里做协警,每个月工资2000元。
我小学六年级就去县城了,坐汽车去的,没有走过山路。同学朋友出去打工的很多,我也想出去。想去昆明打工,更想去天津,我父亲在那里有熟人。现在我只有想法,还没有行动,但我会出去,我们和父辈不一样!
在学校,我们注册了微信,自己没有手机就借同学的玩。初中一毕业,我就买了手机,还拿到了摩托车驾照。
(本报记者 魏永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