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莫高窟到胡杨林
□ 李予阳
千年莫高窟。 李予阳摄
胡杨林金色的倒影映衬在碧蓝的水中。 李予阳摄

向甘肃西北方向望去,那里有无尽的荒漠、枯竭的河床、即将谢幕的夕阳,有人类最伟大的文化瑰宝之一莫高窟,还有千年不死的胡杨林、昂扬向天去的“争气弹”……更有一代又一代背负责任、心怀信仰的人们

10月下旬,河西走廊西端的天气已经转凉。飞机降落在敦煌机场,透过舷窗第一眼看到的是有些苍凉的戈壁风景。空气中带着萧索的寒意,骤然而起的大风卷起沙尘,天空一片昏昏苍苍。

参加完酒泉市委市政府、甘肃旅发委、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论坛,晚上观看了导演王潮歌创作的西北首部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我们跟着人流在黑暗中边走边看,不时邂逅视觉上的惊喜。

我这次真是“又见敦煌”。几年前来过酒泉,出差路上,远远眺望了一眼玉门关和阳关遗迹,匆匆忙忙到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走了一遭,时间太仓促,无法领略丝路大漠深沉壮阔的美。但从此,敦煌就在我心中留下一个念想,成为情结。

第二天到莫高窟参观,老天爷总算给了面子,天空露出了灰蓝色。照例先看了两部讲述莫高窟历史和艺术的数字影片。出于保护的原因,旅游旺季洞窟只能看8个,能看哪8个也具有随机性,以错开人流。每个洞窟外都加装了一扇木门,只在参观时打开。讲解员让大家散开,好让洞窟能够呼吸,阳光柔和地落在壁画和塑像上,色彩斑斓、造型奇幻的壁画和雕塑带人走入一个瑰丽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凉与文化遗产的绚烂丰富形成强烈反差。讲解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令参观者如同上了一堂精彩的艺术课。

犹如《诗经》和《离骚》,莫高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源头。近代以来,中国画家们学艺西方,最后却发现西方敬重的是我们的东西,是莫高窟艺术。于是,他们又返回到母体,回到源泉,去重新临摹线条、发现色彩。

莫高窟不仅是艺术圣地,更是令人敬仰的精神高地。张大千、吴冠中、关山月……来这里寻找艺术滋养的画家,许多人走出去后在创作上成了大家。而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代代文化艺术工作者则选择留下来,放弃成名成家的机会和大都市的舒适条件,在大漠孤烟中守护千年莫高窟,面壁临摹、整理研究、复活古老技法、传承文化血脉。从青丝到白发,莫高窟一万多平方米壁画,有的人穷其毕生也只临摹了一小部分。这些心怀理想的守护者令人感叹,更令人敬仰。

余秋雨在他的文化散文《莫高窟》里这样写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莫高窟成为艺术集大成之地恰恰在于它鲜活的生命力,是对现实的再现和瑰丽想象的结合,写实与写意的融合。人们可以在壁画、塑像中看到古人的生活场景、了解古人的情感。网络上曾流行莫高窟的抖音,就是选取了生活气息极浓的壁画片断,令人忍俊不禁。

莫高窟太丰富了,几天几夜也看不完。好在现在敦煌研究院推出了系列文化研学之旅,可以让人们有充分时间慢享莫高窟,看到更多的洞窟,听文化讲座,学习画画。

参观完莫高窟,我们一路向东,经过瓜州、玉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拥有大片胡杨林的金塔县进发。在瓜州吃午饭时,当地人聊起玄奘取经路过瓜州的故事,那是他西行旅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在800里流沙的茫茫戈壁,玄奘迷路,并打翻水袋。绝望中玄奘掉头往回走了十几里后,经过内心交战,又调头再度西行。“宁可就西而死,岂能归东而生。”经过五夜四天滴水未进,在死亡边缘的玄奘奇迹般遇到一个水洼,并最终完成了西行最艰难的路程。

无限感慨中离开瓜州,接下来的行程天空日益晴朗。探访过玉门魔山地质公园,我们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走进东风航天城,时光仿佛倒流,一下子回到了红旗飘飘的年代。这里的宾馆和街道名字都极具特色,几个宾馆分别取名“神舟”“东风”“航天”。街道有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胡杨路、黑河路、红柳路等。一座座朴素的两层红色砖墙建筑,排列在道路两旁。自1958年10月成立以来,一代代航天人扎根大漠,先后打出一系列“争气弹”。从1999年到2016年短短17年间,11艘神舟飞船从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将11名中国航天员送入浩瀚太空。

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是金塔胡杨林。所有的疲惫在见到大片金灿灿的胡杨树时一扫而空,这是大自然最丰盛的馈赠,想不到大漠深处有这样美丽的森林!天空也分外给力,碧空如洗,胡杨林金色的倒影映衬在碧蓝的水中,让人仿佛置身仙境。秋风乍起,胡杨树叶飘飘洒洒,“簌簌”地落到地面、落到人的衣襟、头发上。

胡杨树同一棵树上叶子形状也不同,很奇妙。但胡杨树沧桑的树干比树叶有更多的故事,开裂的树皮仿佛在诉说着生命传奇。突然想起西部小镇人自己写的歌——“生活的压力让我凋零,希望又使我枝繁叶茂……”也许正是沙地盐碱的严酷环境造就了胡杨树极强的生命意志和坚韧的耐力,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金塔的林场试种胡杨防风固沙,如今已经是灿烂的林海。

无论看多少文字、图片都替代不了一次真实的行走。每个人生命中也都需要一次关乎信仰的行走。行走也是为了寻找、探索、发现。出使西域的张骞,取经印度的玄奘,当年最刻骨铭心的行走都是在河西走廊。背负责任、怀着信仰,踽踽独行。茫茫戈壁、大漠孤烟,他们在行走中想些什么?

从莫高窟到胡杨林,我想我会一次次再来河西走廊,再见酒泉,又见敦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