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即墨区
坚守“硬杠杠” 呵护好环境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刘耀泽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蓝图,坚守节能减排、环境考评数据达标等“硬杠杠”,注重生态、产业、民生协调并进,成效明显

在上半年青岛各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考核中,即墨区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得分位居首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8.5%,同比改善11.1%,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改善率排名青岛第一。

在“蓝天保卫战”中,即墨区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清洁化改造,环保和经济部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节能减排方案,进一步削减整体工业废气排放。

截至目前,即墨区组织22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治理改造,31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清零;完成19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治理,对26家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对6家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管,检查“黄改绿”、重型柴油车1006辆;对已安装大气子站的7处镇街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此外,即墨区还将7个街道办事处及经济开发区范围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现大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

水清天蓝,家园秀美,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好需求。拥有山水禀赋的即墨区全力推进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打造水清岸美的市民亲水空间,让河道成为城区流动的风景,让城市愈加灵动。

清淤截污是河道治理从源头解决水质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墨区清查沿河直排口,在前期实施截污设施15处的基础上,结合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又开始实施16条河道的截污提升工程,全面整治沿河直排、乱排现象,实现污水无直排。同时,建设中水泵站、配套管网,实现河道中水补充和涵养,今年中水回用规模将达到13万吨/日。

要实现“清澈见底、虫鸣蛙跃”的河道景观,还需城乡统筹。目前,即墨区已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对22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并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77个问题制订了整改方案,并遥感核实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完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确界工作。

同时,全面落实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了大气、水、噪声、危废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251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完成了45320家企业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累计检查各类污染源企业4898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4起,罚款120余万元。

“我们要以对全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保护好即墨区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即墨区委书记张军说。基于这一理念,即墨区以绿色发展为主导,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严格环境准入,限制污染项目进入。

即墨区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等“两高一资”项目,让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没有“立足之地”。近年来,即墨区已拒批15个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全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75个、循环经济项目40个,40余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新能源建设是即墨的重点发展方向,现全区已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82兆瓦;以清洁能源液态天然气为燃料的新型LNG公交车达450辆;新增清洁能源供热能力260万平方米。此外,即墨区还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技术,建设了2处200立方米以上沼气工程,在田横、鳌山、龙泉等7个镇建设了7座镇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由此,即墨区入围首批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并荣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将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3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