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戏曲魅力蔓延
□ 舒 云

传统戏曲可以不局限在小小戏台,在大场面的实景演出中也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戏曲之美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愿君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历经两年多的艰苦筹备,国内首创的集游园体验与沉浸交互表演相结合的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寻梦牡丹亭》,前不久在江西抚州文昌里隆重公演并大获成功。

抚州是世界级戏曲大师汤显祖的故乡,其笔下“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则是世界戏剧长廊中的瑰宝。提起《牡丹亭》,很多读者并不陌生,它讲述的是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跨越生死、勇于追求真挚爱情的传奇故事。因其“梦中有梦”、以梦写现实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以及原著中大量精美文辞而流传于世。作为一部经典之作,《牡丹亭》备受推崇,近年来更是被各类地方曲目改编上演,其中尤以昆曲最为经典。

不过,让人略感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享誉世界的名作,在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中并没有引起预期的反响。个中原因,一是诸如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近年来逐渐从“下里巴人”演化为“阳春白雪”,成为精英们才有资本或“权利”追求的一种高雅艺术;二是随着时代变迁,由于审美文化和群众基础的消逝,这些古老的剧种渐趋小众化,慢慢失去生命力。

当高雅艺术遭遇冰冷现实,该何去何从?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应是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一条捷径。在这方面,此次的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寻梦牡丹亭》,或许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80分钟的演出以不同的“亭”串起了《游园惊梦》《魂游寻梦》和《三生圆梦》的整体篇章,观众随着三幕演出的更迭,沉浸在“行进式”表演中,游园与观演有机融合。更令人惊喜的是,演出使用高科技舞台技术还原了原著中的亭台楼阁,且80%以上的表演在水面舞台进行。当20米高的360度环绕水幕自水中缓缓升起,人鬼神齐向柳梦梅和杜丽娘送上三界众生的美好祝愿时,全场响起了阵阵惊叹与掌声。这是赞许主创团队的精湛舞美灯光创意,更是为人间至美真情送上的祝福。

当然,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适时的、合理的创新很重要,但不能舍本逐末,为了创新而创新,以致变得不伦不类。对京剧、昆曲来说亦是如此,如何在保留古老剧种精华的基础上“灵活变通”而又不失本色,这是一项挑战。

《寻梦牡丹亭》总导演刘洲铭坦言,《牡丹亭》剧情在400年前就有了定稿,《寻梦牡丹亭》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上取得平衡,而不能因一味追求艺术创新而破坏了这部伟大作品。这次《寻梦牡丹亭》在剧本上并没有对原著做太大改动,仍保留了经典内容,只在音乐、台词等细节上做了创新,使原剧本精彩的故事情节在高科技舞台技术的助力下大放异彩。唱段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唱词则被改编成了通俗易懂的戏曲韵白。

经过大量头脑风暴与深入的探讨研究,主创团队还为《寻梦牡丹亭》构架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方式:既有电影思维,又有中国传统的戏曲思维,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集合了世界顶尖的高科技舞台技术,以声、光、电及大型机械设备为辅助,重构了《牡丹亭》的表现形式。

如梦似幻的江南园林、完美纯真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的音乐旋律,《寻梦牡丹亭》的成功,为戏曲传播带来了新的思路:原来,传统戏曲可以不局限在小小戏台,在大场面的实景演出中也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昆曲之美,戏曲的魅力可以这样美好地在新时代里蔓延。多尝试些不一样的创新方式,戏曲同样会有蓬勃生命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