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快速攀升,但投入强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还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板。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的同时,亟须优化调整研发经费投入结构。
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得益于国家鼓励支持科技活动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7606.1亿元,较上年增长12.3%,增速较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投入强度达到2.13%,继续稳步提高。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研发经费投入还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板。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的同时,亟须优化调整研发经费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研发资源配置。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大,但强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7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是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快速攀升。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119.93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法,2010年不变价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与2010年相比,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几乎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达到11.58%。美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提升相对缓慢,2010年至2016年均增长2.09%,但总量持续引领全球,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643.24亿美元。
二是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较2010年提高0.41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不容忽视。2010年以来,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基本维持在2.7%以上,日本维持在3.1%以上,韩国均在4%以上。
综合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存在明显结构性短板
我国研发投入的总量逐年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整体水平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研发经费投入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短板。
首先,基础研究规模和占比长期偏低。
一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偏低。2010年至2016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98.09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法,2010年不变价美元)快速增加至216.26亿美元,年均增长14.08%,增速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仍然偏低,2016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尚不足美国的1/3。二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偏低。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为5.25%,较2010年提高0.65个百分点;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长期都保持在12%-18%。相比之下,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还不到这些国家的一半,差距还很大。基础研究投入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国必须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技术“并跑”和“领跑”注入原动力。
其次,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规模和占比严重偏低。从规模看,2016年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为6.85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法,2010年不变价美元),不及日本和韩国的1/10,不及美国的1/25,差距十分明显。从占比看,2016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只有0.21%,而美国、日本、韩国分别为11.86%、7.46%、6.11%。综合看,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与美国、日本、韩国等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二是我国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亟须加强。从基础研究的执行部门看,我国基础研究主要由高校和研究机构执行,企业占比微乎其微。2016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216.26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法,2010年不变价美元),其中52.55%由高校执行,44.28%由研究机构执行,只有3.17%由企业执行。而在韩国和日本,企业是执行基础研究的绝对主力,由企业执行的基础研究占比长期保持在55%以上和40%以上。在美国,基础研究约1/2由高校执行,约1/4由研究机构和私营非营利机构执行,另有1/4由企业执行。比较而言,我国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再次,应用研究占比偏低且下降明显。
一是我国应用研究占比偏低。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应用研究经费占比为10.27%,而韩国、美国、日本则长期保持在20%左右。事实上,早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我国应用研究经费投入占比也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与这些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是从2007年开始,这种差距越拉越大,目前已扩大到10个百分点。二是我国应用研究占比持续下降。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中应用研究经费占比较2010年下降2.38个百分点,美国仅下降0.67个百分点,韩国则提高了2.57个百分点。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创新链条中将新知识转化成新产品的重要传导环节。如果应用研究投入比例持续下降,将严重制约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试验发展转化进程,影响创新链条运行效率。
进一步优化我国研发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仍有很大优化提升空间。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国研发资源配置,加强国家创新体制建设。
第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美国差距缩小,但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与美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1.6%,比美国低0.11个百分点,差距较2010年收窄0.19个百分点;政府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0.42%,比美国低0.27个百分点。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研发经费规模,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加大政府研发经费投入。
第二,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目前,我国研发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和政府,其他渠道资金非常有限。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76%以上来源于企业,20%来源于政府,来源于国外和其他渠道的资金不足4%。而美国研发经费62%来源于企业,25%以上来源于政府,来源于国外和其他渠道的超过12%。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研发经费规模,还需营造重视创新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社会基金、海外资金等投向研发领域,从而拓宽研发经费来源渠道。
第三,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有90%以上来源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投入非常低。要优化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就必须增加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积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在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基础上,增加地方财政和企业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特别是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扶持等措施来大幅度增加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第四,重视应用研究投入。我国试验发展经费快速膨胀,导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都偏低。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有近85%用于试验发展,而美国只有不到65%用于试验发展;并且我国试验发展经费规模自2014年起已经超过美国。应用研究经费占比持续下降,严重影响基础研究向试验发展的成果转化。要优化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结构,还必须注重应用研究投入,充分发挥应用研究在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